中國(guó)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huì)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guó)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yè)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fēng)采   中醫(yī)文獻(xiàn)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jí)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diǎn) ·陰陽(yáng)學(xué)說(shuō)
·五行學(xué)說(shuō)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rèn)識(shí)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bǔ)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fēng) 祛風(fēng)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文化

《外臺(tái)秘要》卷第二十二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病源腎為足少陰之經(jīng),而臟精氣通于耳,耳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diào)和,則腎氣強(qiáng)盛,耳聞?dòng)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xiàng)上,治久寒不自溫,耳不聞成法廣濟(jì)療耳聾方。
  生地黃(長(zhǎng)一寸半肥者) 杏仁(七枚去皮熬令黃色) 巴豆(七枚去皮熬令黃) 印成鹽(二顆) 發(fā)灰(半錢匕)
  上五味搗碎,研堪丸如蕤核仁大,用發(fā)薄裹,納耳中,日一易,耳內(nèi)當(dāng)痛,有水出,即去又療耳聾不聞人語(yǔ)聲方。
  松脂(四分) 巴豆(二分去皮心熬) 麻子仁(二分) 臘(二分) 熏陸香(一分)石鹽(二分)
  上六味搗如膏,丸棗核大,納耳中,三日一易,取瘥。
  集驗(yàn)療耳聾方。
  杏仁(去皮尖熬) 葶藶子(熬) 鹽末(各等分)
  上三味搗研,以少許豬脂和合煎,以綿裹塞耳。
  又方:附子(炮) 瓜子 杏仁(去皮熬各等分)
  上三味搗,以綿裹塞耳中。
  千金療耳聾方。
  淳醋微火煎附子五六宿,削令可入耳,以綿裹塞耳中,取差。
  又方:巴豆(十四枚去皮心熬) 煉成松脂(二分)
  上二味合搗,丸如黍米,簪頭著耳中,以瘥為度。
  又方:以竹筒盛鯉魚腦,蒸之令烊,以灌耳中。
  又方:雄黃硫黃各等分,綿裹塞耳中,數(shù)月聞。
  又方:取鐵燒令赤,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中瘥。
  又方:蓖麻子(一百粒去皮) 大棗(十九枚去皮核)
  上二味搗,丸如杏仁,納于耳中,二十日瘥。
  又方:芥子搗碎,以男乳和,綿裹塞耳,取瘥。
  又方:作泥餅子,濃薄如KT 飽,覆耳上四邊,勿令泄氣,當(dāng)耳孔上以刺泥餅,穿作一小孔,于之。
  又方:截箭竿竹二寸,納耳中,以面擁四畔,勿令泄氣,灸箭上七壯,取瘥。(并出第六卷中)
  崔氏療耳聾方。(鄭少卿云頻用)波律膏(一蜆殼無(wú)以大麻脂一合小器中煎取一蜆殼替之) 楓木脂(半兩無(wú)以薰陸香替以乳頭香更佳) 松脂(半兩研) 巴豆(三七枚去皮熬研) 蠟(如彈通按波律膏丸大疑即胡桐淚)
  上五味,先搗松脂巴豆一千杵,次下大麻油,令熟,丸如棗核大,一頭尖,通中作孔,以綿裹塞耳,數(shù)日一易,更互塞之,取瘥,不得并塞。(出第四卷中)
  備急療耳聾,菖蒲根丸方。
  菖蒲(一寸) 巴豆(一枚去皮心)
  上二味合搗可丸,分作七丸,以綿裹塞耳中,日別一丸,取瘥。(肘后同)又菖蒲散方。
  菖蒲(二兩) 附子(二兩炮)
  上二味搗篩,以苦酒和丸如棗核許,綿裹,臥即塞耳中,夜一易之,十日有黃水出,便瘥。(肘后千金崔氏)
  又方:磁石 菖蒲 通草 薰陸香 杏仁(去皮熬) 蓖麻子(去皮) 松脂(等分)
  上七味搗篩,以蠟及鵝脂和丸,稍長(zhǎng)作,以釵腳子穿中心為孔,先去耳中垢,然后納藥,日再,初著癢及作聲,月余即瘥。(殿中候監(jiān)云非常良驗(yàn)肘后同)救急療耳聾方。
  真昆侖青木香一兩碎,以苦酒浸一宿,胡麻油一合,微火上緩煎之,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以點(diǎn)耳孔中,以瘥為度。
  必效療耳聾方。
  以好神明膏好棗核許,納耳中,日一度,頻著以瘥,三五日以篦子挑耳中塞,或癢取差,亦治蟲入耳中。
  又方:取杏仁(七枚去皮捶碎)為三分,以綿裹,各于中著一裹鹽如小豆許,以器承于飯甑中蒸之
  又方:雞屎白(半升熬令黃色) 烏豆(一升熬令爆聲絕)
  上二味,先取無(wú)灰酒二升,及熱以沃之良久,濾去滓,分溫服,濃取汗,其耳如鼓 勿訝。
  又療耳聾神驗(yàn)方。
  取純?yōu)跹蛐聺窦S,和杏子脂石鹽末。
  上三味研,滿耳孔中塞,勿令風(fēng)入,干即易之,乃至七日二七日,耳內(nèi)有聲漸大,即以KT筒長(zhǎng)二寸內(nèi)耳孔,裹四畔,以面塞,勿令氣出,以面薄餅子,裹筒頭,以艾灸上,從第一度灸依前
 
  病源足少陰之經(jīng),宗脈之所聚,其氣通于耳,其經(jīng)脈虛,風(fēng)邪乘之,風(fēng)入于耳之脈,使經(jīng)氣否塞不宣,故為風(fēng)聾,風(fēng)隨氣脈行于頭腦則聾,而時(shí)頭痛,故謂之風(fēng)聾。(出第二十九卷中)
  崔氏療耳風(fēng)聾,牙關(guān)急不得開方。
  取八角附子(二枚),釅酢漬之二宿,令潤(rùn)徹,削一頭納耳中,灸上十四壯,令氣通耳中,即瘥。(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風(fēng)聾年久,耳中鳴,魚腦膏方。
  生雄鯉魚腦(八分),當(dāng)歸(六銖) 菖蒲(六銖) 細(xì)辛(六銖) 白芷(六銖) 附子(六銖)
  上六味 咀,以魚腦合煎,三沸三下之,膏香為成,濾去滓,冷,以一棗核大納耳中,以綿塞之,取瘥。
  又方:附子 菖蒲(各等分)
  上二味搗,以綿裹塞兩耳中,取瘥。
 
  千金療耳聾有膿方。
  烏賊魚骨(去甲炙) 釜底墨(各二分) 附子(四分炮) 禹余糧(一分) 龍骨(二分) 伏龍肝(二分)
  上六味搗末,取皂莢子許大,綿裹納耳中,日一易,取瘥。有蟲者加麝香一豆大。
  又方:搗桂末,以魚膏和塞耳中,不過三四度。(并出第六卷中)
  必效耳聾有膿方。
  鯉魚腸(一具切) 。ㄈ希
  上二味合搗,以布裹塞耳兩食頃,當(dāng)悶痛,白蟲出,更著新者,蟲盡乃止,取瘥無(wú)新者,擇去蟲,還可用良。(千金同)
 
  病源足少陰腎之經(jīng),宗脈之所聚,其氣通于耳,勞傷于腎,宗脈虛損,血?dú)獠蛔悖瑸轱L(fēng)邪所乘。故成耳聾,勞傷甚者血?dú)馓摌O,風(fēng)邪停滯。故為久聾。(出第二十九卷中)
  廣濟(jì)療風(fēng)聾三十年無(wú)所聞方。
  蓖麻子(五分) 杏仁(四分熬) 桃仁(四分去皮熬) 巴豆(一枚去皮熬) 石鹽(三分)附子(一分炮) 熏陸香(一分) 磁石(四分研) 菖蒲(四分) 臘(八分) 通草(二分) 松脂(二兩半)
  上十二味,先搗菖蒲石鹽磁石通草附子熏陸香成末,別搗蓖麻子等四味,乃納松脂臘搗一千(肘后療二三十年聾方。
  取故鐵三十斤,以水七斗漬之三宿,取其水以釀七斗米,用曲如常法,酒熟,出酒一斗。取酒
  又方:茱萸 巴豆(去皮熬) 干姜(各等分)
  上三味搗末,以蔥涕和,以綿裹塞耳,食頃干去之,更和塞之,如此五日,當(dāng)覺病去無(wú)苦,八九日便聞人語(yǔ),取差止,常以發(fā)塞耳。慎避風(fēng)。
  又方:柘根三十斤銼之,以水煮,用釀酒如常法,久而服之。甚良。
  古今錄驗(yàn)療三十年聾方。
  天雄(一分) 雞子(一枚) 附子(一枚)
  上三味搗末,取雞子開一孔,取黃和藥,卻納雞子中,封合其頭,還令雞覆之,藥成,以綿裹塞所聾耳中,取瘥為度。
 
  病源腎氣通于耳,足少陰腎之經(jīng),宗脈之所聚,勞動(dòng)經(jīng)血,而血?dú)獠蛔,宗脈則虛,風(fēng)邪乘陽(yáng)明苦耳陽(yáng),三焦則變廣濟(jì)療耳鳴,塞耳丸方。
  巴豆(二枚去皮熬) 桃仁(去皮熬二枚) 松脂(大豆許)
  上三味搗作二丸,綿裹塞耳中。
  又療耳鳴沸鬧方。
  吳茱萸 巴豆(去皮熬) 干姜 石菖蒲 磁石 細(xì)辛(各一分)
  上六味搗末,以鵝膏和少許,以綿裹塞耳中,以鹽五升,布裹蒸之,以熨耳門,令其暖氣通入耳內(nèi),冷復(fù)易之,如此數(shù)用,瘥后常以亂發(fā)卷以塞耳中,慎風(fēng)。
  肘后療耳中常鳴方。
  生地黃截?cái)嗳帐字,以瘥,一云紙裹,微火中煨之用良。(出第四卷中?/div>
  千金療耳鳴聾方。
  當(dāng)歸 細(xì)辛 防風(fēng) 附子 芎 白芷(各六銖)
  上六味末之,以雄鯉魚腦和煎,三上三下,膏香,去滓以棗核許塞耳中,以綿裹之,魚腦用六合,微火煉之。
  又方:通草 細(xì)辛 桂心(各三分) 菖蒲(四分) 附子(一分) 礬石(一分) 當(dāng)歸 甘草(各二分) 獨(dú)活(六分) 蔥涕(半合)
  上十味搗末,以白鵝膏半合旋旋和,以綿裹棗核大塞耳中,日三取瘥。忌如常。
  又療耳聾,鳴如流水聲,久不治成聾方。
  生烏頭凈洗,削如棗核大以塞耳中,日一易之,三日愈,亦療癢及卒風(fēng)聾。(并出第六卷中)
 
  病源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腎之經(jīng)也,勞傷血?dú),熱乘虛而入于其?jīng),邪隨血?dú)庵炼瑹釟饩蹌t生膿汁,故謂之 耳。(出第二十九卷中)
  廣濟(jì)療 耳癢有膿不止,菖蒲膏方。
  菖蒲(一兩) 野狼毒 附子(炮) 磁石(燒) 礬石(熬汁盡各一兩)
  上五味搗篩,以羊髓和如膏,取棗核大塞耳中,以瘥為度。
  又療 耳膿血出方。
  取車轄脂,綿裹塞耳中瘥。(肘后同千金治蟲入耳)又療 耳方。
  黃連 龍骨 白蘞 赤石脂 烏賊魚骨(各等分)
  上五味搗末,以綿裹塞耳中,每著,以綿纏拭之著藥。
  肘后療 耳,耳中痛,膿血出方。
  取釜月下灰,吹滿耳令深,日三易之,每換即以篦子去之,然后著藥,取瘥為度。(千金云灶下灰薄耳中)
  又方:附子末,以蔥涕和灌耳中,取瘥,單蔥涕亦佳,側(cè)臥令入耳中。(出中卷)
  又方:桃仁熟搗,以故緋絹裹塞耳中,日三易,以瘥為度。(千金同)
  又方:黃連 附子(炮各等分)
  上二味搗末,以少許微微吹入耳中,每著藥,先拭惡物,然后吹之。
  又方:釜月下墨末,以豬膏和,綿裹納耳中,日再。
  集驗(yàn)療 耳出膿水散方。
  礬石 烏賊魚骨 黃連 龍骨
  上四味搗末,以棗核許綿裹塞耳中,日再。
  千金療 耳出膿方。
  黃礬石 烏賊魚骨 黃連 赤石脂(各一兩)
  上四味搗末,以綿裹棗核大納耳中,取瘥止,日二。(翼方用龍骨無(wú)赤石脂出第六卷)
 
  病源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fēng)入于腎之經(jīng)也,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qiáng)背直成痙也。若因氣通于腎候肘后療耳卒疼痛方。
  蒸鹽以軟布裹熨之,取瘥良。
  備急療耳疼痛有汁出方。
  熬杏仁令焦黑,搗如泥作丸,以綿裹納耳中,頻易之瘥。
  廣濟(jì)療耳卒疼痛求死者方。
  菖蒲 附子(各一分)
  上二味末,以麻油和,以點(diǎn)耳中,立止。(肘后崔氏同)
 
  肘后療耳卒腫出腫方。
  礬石燒末,以葦管吹耳中,日三四過,或以綿裹塞耳孔內(nèi),取瘥。
  備急療耳卒腫方。
  栝蔞根削可入耳,以臘月豬脂煎之三沸,冷以塞耳中,取瘥,日三作,七日愈,(肘后治卒得風(fēng)覺耳中恍恍者)
 
  廣濟(jì)療耳膿水通耳,礬石散方。
  吳白礬(八分燒汁盡) 麻勃(一分) 青木香(二分) 松脂(四分)
  上四味搗末,先消松脂,后入藥末,可丸如棗核,凈拭以塞耳中,取瘥。
  又療通耳膿水出方。
  吳白礬(八分燒令汁盡末) 紅藍(lán)花胭脂(四十枚)
  上二味和粉,凈拭耳中,以粉粉之,每拭然后著藥。
 
  廣濟(jì)療蟲入耳腫,不聞人語(yǔ)聲,有膿血出方。
  黃 (四分) 干姜(一分) 蜀椒(一分)
  上三味搗末,以生地黃搗取汁和,用綿裹棗核大塞耳中,日三夜一,以瘥止。
  肘后療百蟲入耳方。
  苦酒漬椒灌之,即出。
  又方:溫湯灌耳中。
  又方:搗藍(lán)青汁以灌之。
  千金療蟲入耳方。
  取桃葉火熨以塞耳,卷之入中。(肘后同)
  又方:以蔥涕灌耳中,即出。(并出第六卷中)
  崔氏療蟲入耳方。
  若甲蟲入耳者,以火照之,手打木入,勿令損之,即向明出之,或蚰蜒諸蟲入耳,以酢灌之,或麻油或人尿亦佳,或酢酪更妙。
  備急療蟲入耳方。
  以銅錢二七枚,以豬膏煎之,用將灌耳。
  又方:以兩刀于耳前相敵作聲,蟲即出走。
 
  肘后療蜈蚣入耳方。
  以木葉裹鹽,炙令熱,以掩耳上,即出,冷復(fù)易之驗(yàn)。
  又方:閉氣滿即吐之,復(fù)閉準(zhǔn)前,以出為度,或死耳中,徐徐以鉤針出之。若積久不出者,取新豚肉炙,向耳中拓之,以出為度。
  千金療蜈蚣入耳方。
  炙豬肉掩耳,即出。(集驗(yàn)短劇同出六卷中)
 
  肘后療蚰蜒入耳方。
  熬胡麻搗,以葛囊盛枕之,蟲聞香則自出。
  又方:以水銀大豆許瀉耳中,歆臥空耳,向下?lián)翥~器,叩齒十下,即出蚰蜒,呼為土蛄,似蜈蚣黃色細(xì)長(zhǎng)是也。
  備急療蚰蜒入耳神效方。
  以牛酪滿耳灌之,即出,當(dāng)半消,若入腹,空腹食好酪一二升,即化為黃水,不盡更服,神效。(肘后同)
 
  肘后療飛蛾入耳方。
  先大吸氣,仍閉口掩鼻呼氣,其蟲隨氣一口出。
  又方:閉氣,以筆管極吹之,即出。
 
  肘后療蟻入耳方。
  燒陵鯉甲末,以水和灌之,即出。
  備急療蟻入耳方。
  炙豬脂安耳孔上,即出,或兩邊。
 
  廣濟(jì)療耳鳴或聾,漬酒方。
  菖蒲(一斤) 通草(一斤) 磁石(一升碎綿裹)
  上三物切,以絹袋盛,清酒二斗浸之,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溫服三合,漸加之至五合以下,丸藥亦甚良。
  又療兩耳腫,膿水出,不聞人語(yǔ)聲方。
  黃 升麻 犀角(屑) 梔子(各六分) 玄參(八分) 干藍(lán) 芍藥 人參(各四分) 大黃(八分) 青木香 黃芩 芒硝(各六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食后少時(shí)以枸杞根湯下二十丸,漸增之。忌如常。
  又療兩耳腫方。
  青木香 防己 芍藥 玄參 白蘞 大黃 芒硝 黃芩(各八分) 赤小豆(十分) 紫葛(八分)
  上十味搗散,以榆木白皮搗汁和之,涂布帛上,貼腫取消。
  千金療卒聾方。
  細(xì)辛(一分) 菖蒲(一分) 杏仁(三分) 曲末(三分)
  上四味搗篩,研杏仁合之如脂,棗核大以綿裹塞耳中,日一易,小瘥,二日一易,夜去之,旦即著。
  又底耳方。
  燒黃礬搗末,綿裹塞耳中,二三日即瘥。
  又療耳干耵聹不可出方。
  爛搗自死蚯蚓,取汁灌耳,不過數(shù)灌,即挑出之。(并出第六卷中)
  千金翼赤膏,主耳聾齒痛方。
  丹參(五兩) 蜀椒(一升) 大黃 白術(shù) 細(xì)辛 芎 (各一兩) 大附子(十枚) 干姜(二兩) 巴豆(十枚去心) 桂心(四寸)
  上十味銼,以苦酒漬一宿,以豬膏三斤煎,三上三下,藥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聾者,綿裹核大崔氏療風(fēng)氣及腰腳,并耳聾方。
  磁石(十二兩碎) 石菖蒲(四兩) 通草(三兩) 瞿麥(二兩) 山茱萸(三兩) 白術(shù)(三兩) 獨(dú)活(四兩) 芎心(三兩)生姜(五兩) 杏仁(一升)竹葉(一握) 石膏(
  上二十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宜向暮服之,令盡。慎如常法,五日禁食羊肉。
 
  病源肺氣通于鼻,肺臟為風(fēng)冷所乘,則鼻氣不和,津液壅塞,而為鼻 ,冷搏于血?dú)馔=Y(jié)鼻坐伸除。
  肘后療鼻中塞肉不通利方。
  又方:礬石(一兩燒) 通草(半兩) 真珠(一兩)
  上三味末,以綿裹如棗核納鼻中,日三易之,有加桂心細(xì)辛各一兩,同前搗末,和使用之。
  又方:陳瓜帶搗末,以敷塞肉上,取瘥。
  礬石(燒) 胡粉(熬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以青羊脂和涂塞肉上,以瘥。
  又方:細(xì)辛 瓜蒂各等分末,以吹鼻中,須臾涕出,頻吹之即瘥。千金方以絮裹如棗大塞鼻中須臾通張文仲亦治鼻 不聞香臭短劇療鼻中塞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兩) 真珠(六銖碎) 礬石(一兩燒) 細(xì)辛(一兩)
  上四物搗末,以綿裹如棗核,沾散如小豆,并綿頭納鼻中,日三取瘥。(千金同)千金療鼻中息肉方。
  灸上星二百壯,入發(fā)際一寸,又夾上星兩傍相去三寸,各百壯灸之,取差。(出第六卷中)千金翼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礬石(三分燒) 藜蘆(二分) 瓜蒂(二七枚) 附子(二分炮)
  上四物搗末,蘆管吹小豆許于鼻孔中,或以綿裹塞鼻中,日再,以差為度,一方加葶藶半兩。(出第十一卷中)
  崔氏療鼻中息肉,不聞香臭方。
  燒礬石末,以面脂和著鼻中,數(shù)日息肉隨藥出。(千金同)必效療鼻中清涕生塞肉方。
  細(xì)辛(六分) 附子(五分炮) 甘遂(六分) 通草(五分) 干姜(四分) 吳茱萸(三合) 桂心(四分)
  上七味搗篩末,蜜丸如杏仁,綿裹塞鼻,臥時(shí)著,即涕出,日三,避風(fēng),以瘥為度,或以帛裹頭,甚良妙。
  古今錄驗(yàn)療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 細(xì)辛 蕤仁 雄黃(研) 皂莢(去皮子各一分) 白礬(二分燒) 石(三分泥裹燒半日研) 藜蘆(三分炙) 地膽(三分熬) 瓜蒂(三分) 巴豆(十枚去皮) 閭?cè)悖ㄈ郑┑赜埽ㄈ郑?/div>
  上十三味搗篩末,以細(xì)辛白芷煎湯,和散敷息肉上,又以膠清和涂之,取瘥。
  又療鼻中息肉方。
  生地膽(一枚) 細(xì)辛 白芷末
  上三味,以地膽押取汁,和藥以涂貼息肉上,取消,亦只以地膽汁于竹筒中盛,當(dāng)上灌之即消,無(wú)生者,干即酒煮汁用之。
 
  病源肺主氣,其經(jīng)手太陰之脈也,其氣通于鼻。若脈臟調(diào)和,則鼻氣通利,而知香臭;若風(fēng)冷傷于臟腑,而邪氣乘于太陰之經(jīng),其氣蘊(yùn)積于鼻者,則津液壅塞,鼻氣不宣調(diào),故不知香千金療鼻 方。
  甘遂 通草 細(xì)辛 附子(炮各一分)
  上四味搗末,以白雄犬膽丸少許,納鼻中瘥。(崔氏同云卒熱涕出四五升愈)
  又方:皂莢炙,末如小豆,以葦管吹鼻中。
  又方:以干姜末吹之,又蜜和塞之。
  又方:以鐵KT (一云鎖)磨石,取末,以豬脂和,綿裹塞鼻中,取瘥止。
  又方:伏面臨床前,以新汲水淋玉枕上取瘥。(并出第六卷中通按玉枕腦后也)
 
  刪繁療肺寒損傷氣咳,及多唾呼聲鼻塞,干棗補(bǔ)肺煎方。
  棗肉(二升取膏) 杏仁(一升去尖皮研) 酥(一升) 姜汁(一升) 蜜(一升) 餳糖(一升)
  上六味,依常微火煎,每服一匙瘥止。
  又療鼻塞有清涕出方。
  細(xì)辛 蜀椒(汗) 桂心 芎 吳茱萸(各三分) 皂莢(炙屑二分) 附子(八分炮)
  上七味切,以苦酒漬一宿,以豬脂一斤煎,以附子色黃膏成,以綿裹納鼻中,兼以摩頂
 
  短劇療鼻中窒塞。香膏方。
  白芷 當(dāng)歸 芎 細(xì)辛 辛夷 通草 桂心 熏草(各三分)
  上八味 咀,以苦酒漬一宿,以豬膏一升煎,以白芷色黃成膏,濾去滓,取少許點(diǎn)鼻中,或綿裹納鼻中,以瘥止。(千金無(wú)桂心不用熏草用莽草)千金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當(dāng)?shù)儡囕氝^蒺藜一把搗,以水三升煎令熟,先仰臥,使人口含一合,灌鼻中,不過再,大嚏,出一兩個(gè)息肉似爛蟲,即瘥。(一方用黃連各二兩)又療鼻窒,氣息不通方。
  小薊(一把)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服。
  又方:綿裹瓜帶末少許,塞鼻中。(并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鼻中不通利窒塞者,香膏方。
  當(dāng)歸 芎 青木香 細(xì)辛 通草 蕤核仁 白芷(各二分)
  上七味切,以羊髓微火煎,白芷色黃膏成,去滓,以小豆許納鼻中,日再,以瘥為度。
  (千金有莽草無(wú)青木香云大熱鼻中赤爛者以黃芩梔子代當(dāng)歸細(xì)辛)又療人鼻塞不通。皂莢散方。
  皂莢(一分炙去皮子) 細(xì)辛 辛夷 蜀椒 附子(炮各等分)
  上五味搗末,以少許吹鼻中,或以綿裹塞之,即通。
  又療鼻窒塞不得喘息。皂莢散方。
  皂莢(去皮子炙) 菖蒲(各等分)
  上二味,以末綿裹塞鼻中,暮臥之時(shí),乃著,甚良。
 
  病源夫津液涕唾,得熱即干燥,得冷流溢不能自收,肺氣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隨氣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出第二十九卷中)
  肘后療老小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杏仁(二分) 附子(二分) 細(xì)辛(一分)
  上三味切,以苦酒拌,用豬脂五兩煎,成膏,去滓以點(diǎn)鼻中即通,又以摩囟上佳。
  必效療鼻塞多清涕方。
  細(xì)辛 蜀椒 干姜 芎 吳茱萸 皂莢(去皮尖) 附子(各三兩) 豬膏(一升三合)
  上八味切 咀,以苦酒浸一宿,以豬脂煎,候附子色黃,去滓膏成,凝以綿裹少許導(dǎo)鼻中。并摩頂。
 
  病源鼻是肺之候,肺氣通于鼻,其臟有熱,氣沖于鼻,故生瘡也,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五通,治鼻瘡。(出第二十九卷中)
  千金療疳蟲蝕鼻生瘡方。
  燒銅箸投酢中以涂之。
  又方:綿裹人屎灰,夜臥著之。
  又方:燒祀灶飯末以敷之。
  又方:燒牛狗骨灰末,以臘月豬脂和敷之瘥。
  又方:燒杏仁,壓取油敷之,又乳和敷。
  又方:取烏牛耳垢敷之良。
  又方:燒故馬絆末敷之。
  又方:取牛鼻頭津敷之良。(并出第六卷中)
  必效療鼻內(nèi)熱氣生瘡,有膿臭,并有蟲方。
  礬石(一兩燒) 生地黃(三兩) 苦參(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八合,煮取三合,以綿濾之,微微點(diǎn)鼻中,日三五度,瘥止。
 
  廣濟(jì)療牙疼,巴豆丸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熬研如膏) 大棗(二十枚取肉) 細(xì)辛(一兩末)
  上三味相和,研為丸,以綿裹著所疼處咬之,如有涕唾,吐卻勿咽入喉中,日三瘥。
  崔氏療牙疼方。
  烏頭 獨(dú)活 郁李根白皮(各一兩)
  上三味切,綿裹以好酒一大升半漬一宿,緩火煎,取一升去滓,看冷熱漸含,良久即吐卻,含取瘥,齒痛不問風(fēng)蟲,無(wú)不瘥,必須含吐之,不可咽卻也,有毒恐傷人,單用烏頭獨(dú)活亦
  又方:令患人所患牙齒嚙宅東南桑枝一條,教三姓人于桑枝炙三炷,一炷咒之曰,東方有蟲子,不食五谷,專食牙齒,三姓灸齒痛,蝎蟲自然死,一咒一再拜,即合灸人患人等還,不得回張文仲療牙疼驗(yàn)方。
  獨(dú)活(五分) 莽草(二分) 細(xì)辛(二分) 附子(一枚)
  上四味切,以苦酒五合浸,以銅器中溫之稍熱,含良久,吐卻汁,未差更含之。勿咽汁,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
  救急療牙疼方。
  莽草 細(xì)辛 枳根皮(各三兩) 椒(一合汁)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細(xì)細(xì)含之,十度永不發(fā),藥有毒,不得咽之。含了,以暖水三五度漱口訖,以胡桐律一豆著痛齒上,風(fēng)痛蟲食并瘥。
  必效療牙疼方。
  取皂莢子搗末,以綿裹如彈子大兩顆,于釅醋中煮熱徹,于牙疼處嚙之,冷即易,日三五度,以瘥為度。
  又方:取桃李槐并白皮各等分,以酒煮含之,取定。
  姜君療牙疼方。
  白楊皮(一握) 地骨皮(一兩) 椒(二七枚) 杏仁(二七枚去皮) 細(xì)辛(一兩)生地黃(二兩碎) 好鹽(一合) 蒼耳子(二兩碎)
  上八味切,以酒二升煎六七沸,去滓含之,冷即吐卻,別含,以瘥為度。
 
  病源手陽(yáng)明之支脈入于齒,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若風(fēng)冷客于經(jīng)絡(luò),傷于骨髓,冷氣入痛乃止,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常向本命日KT發(fā)之始根,東向其二金剛廣濟(jì)療齒痛及落盡。石膽敷方。
  取石膽研,以人乳汁和,以敷齒痛上,或孔中,日三兩度,止痛后生齒,百日復(fù)故,齒生止,每以新汲水漱令凈。
  集驗(yàn)療齒痛方。
  雞屎白燒灰末,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瘥。
  又方:芎 細(xì)辛 防風(fēng) 礬石(燒令汁盡) 附子(炮) 藜蘆 莽草
  上七味各等分,搗篩為末,以綿裹彈丸大,酒漬熨所患處,含之勿咽汁。(千金同)
  又方:獨(dú)活(三分) 黃芩 芎 當(dāng)歸 蓽茇(各二兩) 丁香(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卻更含。
  又方:含白馬尿,隨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張文仲備急同并出第六卷中)
  張文仲療齒疼痛方。
  燒牛膝根末,以綿裹著齒痛處,含之。
  又方:蜀椒 礬石(各一兩)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含之,嗽口吐卻,勿咽之。
  備急療齒痛方。
  胡 子五升,應(yīng)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謹(jǐn)按本草 耳一名胡荽殺疳濕 封丁腫此治齒痛相近即非是胡 子也)
  又方:馬夜眼如米許,以綿裹著痛孔中,斷根源也。(通按馬夜眼未許何物)古今錄驗(yàn)療齒痛方。
  取楊柳細(xì)白皮,卷如指大含嚼之,以汁漬痛齒根,數(shù)過即瘥。
  又方:獨(dú)活(三兩) 芎 (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蓽茇(二兩) 黃芩(二兩) 甘草(二兩) 細(xì)辛(二兩) 雞舌香(一兩)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取瘥。(千金無(wú)甘草)
 
  千金療齒疼方。
  灸外踝下高骨前交脈三壯。
  又方:以繩量手中指至掌后一橫文,又折為四分,量文后當(dāng)臂中,灸一壯,隨左右取之。
  又方:雞屎白以醋漬煮,稍稍含之瘥
  又方:生地黃(一節(jié)) 蒜(一瓣)
  上二味搗,以綿裹著痛處咬之,勿咽汁,汁盡吐出,日日為之,瘥止。
  又方:含驢尿須臾止。(并出第六卷中)
  姜生療齒疼方。
  附子(一分) 胡椒 蓽茇(各二分)
  上三味搗末,著齒痛上,又以散用臘和為丸,置齒痛孔上,取瘥止。
 
  病源牙齒痛者,是牙齒相引痛,牙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手陽(yáng)明之支脈入于齒。若髓氣不足,陽(yáng)明脈虛,不能榮于牙齒,為風(fēng)冷所傷,故疼痛也又有蟲食于牙齒,則齒根有孔,蟲廣濟(jì)療牙齒疼痛,牙斷腫癢,齒根宣露方。
  肥松節(jié)(四分) 細(xì)辛(二分) 蜀椒(二分) 胡桐律(四分)
  上四味切,以清酒四升煮十沸,承熱含之,冷即吐卻,更含瘥止。
  又療牙疼齒痛方。
  取槐白皮(一握切)
  上一味,以酢一升煮,去滓著鹽少許,適寒溫含。日三易之。
  備急姚氏療牙齒疼痛方。
  取枯竹,燒竹一頭以注錢上,得汁多著齒上即瘥。
  必效療牙齒疼痛方。
  防風(fēng) 附子 蜀椒(各二兩) 莽草(一兩炙)
  上四味搗篩為散,溫清酒一盞和少許含,勿咽汁,以酒嗽口,十年患亦差止。
  又方:獨(dú)頭蒜煨之,乘熱截一頭以熨痛上,轉(zhuǎn)易之,亦主蟲痛。
  又礬石散,療牙齒疼痛,風(fēng)齲蟲食,挺根出,齒已落者方。
  礬石(燒令汁盡) 藜蘆(炙) 防風(fēng) 細(xì)辛 干姜 白術(shù) 椒(汗) 甘草(炙)蛇床子 附子(炮各八分)
  上十味搗篩為散,溫酒半升納散方寸匕,攪調(diào)含之,漱吐勿咽之,日三度差,百日齒已落者還生。每食時(shí),更以空酒漱去藥氣,然后吃食。
  又療牙齒疼,肉宣露,風(fēng)疼效方。
  莨菪子搗末,綿裹著痛上,吐卻汁,勿咽之良。
  又方:獨(dú)活(十兩) 生地骨白皮(切三升) 細(xì)辛(一兩) 楓柳皮(一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細(xì)細(xì)含,勿咽,冷即吐之。
 
  病源齒 者,是蟲蝕齒至斷,膿爛汁臭如蝕之狀,故謂之 齒。(出第二十九卷中)
  廣濟(jì)療 齒。石黛散方。
  五月五日干蝦蟆燒灰,石黛甘皮各等分,搗末,以敷齒上取瘥。
  又療 齒,及口疳蟲食。紫藍(lán)灰方。
  取紫藍(lán)燒作灰以涂敷之,日三五度,取瘥為度。
  又療 齒并蟲,積年不瘥,從少至老方。
  雀麥一名牡姓草,似牛尾草一味,苦瓠葉三十枚,凈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長(zhǎng)二寸,廣極熱者黃必效近貴勝共敷 齒方。
  細(xì)辛 當(dāng)歸 甘草(炙) 蛇床子(各一兩) 青葙子(三兩)
  上五味搗,以綿裹如大豆著齒上,日三,勿咽汁,瘥止。(肘后同)又 齒方。(韋給事處得之)每見月拜咒云∶月阿姑, 齒蟲枯,月阿姨, 齒蟲死,以差即止。
 
  張文仲療頭面風(fēng),口齒痛不可忍方。
  椒(一合) 莽草(十葉熬) 白術(shù) 崔李根(郁李根也) 獨(dú)活 芎 (各二兩) 細(xì)辛防風(fēng)(各一兩)
  上八味切,以酒三升煮三五沸,去滓含之,以瘥為度。勿咽汁。(千金無(wú)白術(shù))救急療齒風(fēng)動(dòng)痛方。
  蒼耳一握,以漿煮,著鹽含之。
  古今錄驗(yàn)療齒中風(fēng)疼痛齲腫。芎 湯方。
  細(xì)辛(一兩) 芎 (二兩) 附子(一兩炮)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含之少許,冷即吐卻,日三四度。勿咽汁。
 
  病源手陽(yáng)明之支脈入于齒,足太陽(yáng)脈有入于頰,遍于齒者,其經(jīng)虛,風(fēng)氣客之,絡(luò)搏齒間,與血?dú)庀喑,則斷腫熱氣,加之膿汁出而臭,侵食齒斷。謂之齲齒,亦曰風(fēng)齲,養(yǎng)生方
  云,朝夕琢齒,齒不齲。又云∶食畢當(dāng)漱口數(shù)過,不爾,使人病齲齒。(出第二十九卷中)
  五月五日蝦。骰遥 石黛 甘皮 細(xì)辛 白雞屎 麝香 干姜 熏黃
  上八味各等分,以薄綿裹少許,納蟲齒孔中。日三易之瘥。
  集驗(yàn)療齲齒方。
  取松脂銳如錐,注齲孔內(nèi),須臾齲蟲緣松脂出。
  又方:煮雞舌香汁含之瘥。
  千金療齲齒及蟲齒方。
  白附子(一分) 知母(一分) 細(xì)辛(五分) 芎 (三分) 高良姜(二分)
  上五味末,以綿裹少許,著齲上,勿咽汁。日二三,亦治口氣。
  又方:取白馬懸蹄少許塞孔中,日三度,即瘥止。(翼同并出第六卷中)
  張文仲療齲齒方。
  以郁李根白皮切,水煮濃汁含之,冷易之,當(dāng)吐蟲出。
  備急齲齒方。
  皂莢炙去皮子,末,少許著齒痛上瘥。
 
  病源齒蟲,是蟲食于齒,齒根有孔,蟲在其間,亦令齒疼痛,食一齒盡,又度食余齒。
  養(yǎng)生方云∶雞鳴時(shí)常叩齒三十六下,長(zhǎng)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又云;朝未起,早漱口中唾必可短劇療齒蟲,腐棘刺漱湯方。
  腐爛棘針二百枚,即是棗木刺朽落地者,用一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即瘥,日四五度,以瘥為度。
  刪繁療齲齒蟲方。
  莨菪子三合,青錢七文,燒令赤,取小口瓶子,可令口含得者,將錢納瓶子中,取莨菪子一蟲食齲又療蟲齒痛,椒湯方。
  蜀椒(一兩) 礬石(半兩) 桂心(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含之,漱齒勿咽汁,甚良。
  又附子塞蟲孔丸方。
  附子一枚炮末,以臘和之為丸,準(zhǔn)齒蟲孔大小納之。
  取瘥止。
  必效殺齒蟲方。
  雄黃末,以棗膏和為丸,塞牙孔中,以膏少許置齒,燒鐵篦烙之,令微熱,以瘥止。(一方有附子一枚)
 
  病源手陽(yáng)明之支脈入于齒,頭面有風(fēng),陽(yáng)明之脈虛,風(fēng)乘虛隨風(fēng)流入于齒者,則令齒有風(fēng)微腫而根浮也。(出第二十九卷中)
  集驗(yàn)療風(fēng)齒疼腫悶方。
  莽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含漱之,勿咽汁。
  又方:椒(二十粒) 枳根皮 莽草 細(xì)辛 菖蒲 牛膝(各二兩切)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細(xì)細(xì)含之,以瘥為度,未瘥,更作取瘥。
  備急療風(fēng)齒疼刺腫方。
  煮獨(dú)活含之良。
  又療風(fēng)齒腫,杉葉湯方。
  杉葉(三兩) 芎 細(xì)辛(各二兩)
  上三味切,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半,稍稍含之,取瘥勿咽之。
 
  廣濟(jì)療熱風(fēng),齒齦肉欲盡根出,恐是疳蟲食齦,及耳鼻疼痛方。
  石黛(五分) 細(xì)辛 棘刺 菖蒲 香附子 當(dāng)歸 青木香 胡桐律 干姜(各四分) 青葙子(六分)
  上十味搗為散,以半錢匕綿裹,就齒痛處含之勿停,瘥止,服后丸方。(一方無(wú)細(xì)辛有雞舌香)丸方
  苦參(八分) 大黃 黃芩 枳實(shí)(各六分) 地骨皮(六分) 玄參(八分) 黃連(八分)
  上七味搗篩,蜜為丸,食后少時(shí)以漿水服一十五丸,日再服,至二十丸,增減自量之。
  忌蒜面豬肉。
 
  廣濟(jì)療風(fēng)齒口氣臭。芎 湯方。
  芎 (三兩) 當(dāng)歸(三兩) 獨(dú)活(四兩) 細(xì)辛 白芷(各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含漱,日三五度,取瘥。
  齒敗口臭方。
  取芎 煮一味含之。
 
  延年療牙齒風(fēng)齲方。
  鼠粘子
  上一味搗,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濾去滓,適寒溫含之。冷吐,別含取瘥。
  又方:薏苡根(四兩切)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含,冷易之。
  又方:郁李根白皮(切四兩) 細(xì)辛(一兩) 鹽(一合)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鹽,含之取瘥。
 
  廣濟(jì)療牙齒疼痛。風(fēng)蟲俱瘥方。
  獨(dú)活 防風(fēng)(各四兩) 芎 細(xì)辛 當(dāng)歸(各五兩) 沉香(八分) 雞舌香 零陵香(各五兩) 黃芩(十分) 升麻(八分) 甘草(六分炙)
  上十一味搗篩,烊臘少許,丸如小豆,以薄綿裹當(dāng)痛上,含有汁,咽亦無(wú)妨,口臭氣尤妙。
  又療齒痛,不問蟲風(fēng)者方。
  熏黃(一兩) 莽草(一兩) 臘月羊脂 蜀葵莖(兩枚)
  上四味,搗熏黃等為末,消羊脂,以葵莖蘸脂,點(diǎn)藥末,注齒痛處孔中,日三五度,每令葵莖熱用之良。
  又療牙齒疼蟲痛。含湯方。
  肥松脂(三兩) 皂莢(一枚去皮子炙令黃) 石鹽(七枚)
  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溫含,冷吐之,即瘥止。
  崔氏療牙齒隱隱痛,無(wú)問風(fēng)蟲搖動(dòng)齒,齦腳宣露,含此藥效。其齦便生方。
  取細(xì)柳枝捋去皮,銼一升炒之,納大豆一升和柳枝更炒,以豆炮聲盡,于 器盛之,以清酒三升漬之,經(jīng)三日,含之頻吐即無(wú)妨,兩劑無(wú)不愈,其齦亦生。(出第四卷中)
  必效療風(fēng)蟲疼痛方。
  取屋間蜂窠(一枚炙) 椒(七粒)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半升,含之,或齦腫,勿怪之。
 
  延年療風(fēng)沖牙齒搖動(dòng)方。
  車下李根白皮(郁李根也三兩切) 蒼耳子(三合碎)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含之良。
  又方:芎 (三兩) 細(xì)辛(一兩) 防風(fēng)(二兩) 薏苡根(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齒,日三五度。瘥止。
 
  千金凡齒齦宣露,多是疳 及月蝕方。
  以角蒿燒灰,夜涂齒齦間使?jié)M,不過兩三度即瘥。慎油膩沙糖干棗及桂。切忌之。
  又方:每旦以鹽一捻納口中,以暖水含,和鹽揩齒百遍,可長(zhǎng)為之,口齒牢密。
  又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所致,識(shí)者特宜慎之。所以日月蝕未平復(fù)時(shí),特忌飲食,小兒亦然方。
  蚯蚓糞,水和作稠泥團(tuán),以火燒之令極赤,末之如粉。以臘月豬脂和,敷齒齦上,日三,即瘥止。
  又疳蟲食齒根方。
  伏龍肝置石上,著一撮鹽,須臾化為水,以面展取,待凝濃,取以納病上。
  又方:以皂莢去皮,炙末,涂上,蟲即出。
  又方:純麻子燭燼研,以井花水和敷之。
  又方:黑羚羊脂 莨菪子各等分
  上二味和,先燒鋤銎使赤納其中,煙出,以布單覆頭,令煙入口熏之。(并出第六卷中)
  張文仲疳蟲方。
  大酢一升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蟲即出。姜生論云∶齒齦虛軟,而無(wú)膿血,又口孔,死此后其口里之疾皆療之,其膏以十二月合,即得一年用,不爾難久停方。
  好牛酥(五大兩) 蜜臘(半兩) 雄黃(一小兩研) 朱砂(二分研) 本(半大兩) 藜蘆(二分) 杏仁(四分去皮尖) 芎 白芷 鰻鱺魚 升麻(各三分)
  上十一味,以酥中煎諸藥,魚令黃色,去魚煎三上三下,入臘煎,沫盡膏成,收器中,攪勿住手,凝定,以本方即諸藥并為末,不去滓甚良。
  又升麻揩齒方。
  升麻(半兩) 白芷 本 細(xì)辛 沉香(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研)
  上六味搗篩為散,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diǎn)取藥揩齒,香而光潔,一方云,用石膏貝齒各三分,麝香一分。尤妙。
 
  備急療牙齒有孔方。
  莨菪子數(shù)粒,納齒孔中,以臘封之即瘥。
  古今錄驗(yàn)療齒痛有孔,不可食飲,面腫。莽草湯方。
  莽草(七葉) 蜀椒(九個(gè))
  上二味,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適寒溫含滿口,冷即吐之,日二三含之。(千金同)又療齒齲痛有孔方。
  取雄雀屎,以綿裹納齒孔中,日二易之。
  姜生療齒有孔方。
  附子(二分炮去皮) 蜜臘(五分)
  上二味相和為丸,塞齒孔中,即瘥。忌冷水油膩。
 
  廣濟(jì)療齒牙風(fēng)挺出疼痛,郁李根湯方。
  郁李根(五兩) 芎 (二兩) 細(xì)辛(二兩) 生地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先以鹽湯漱口,然后溫含之,冷即吐,更含取瘥。
  崔氏療牙齒挺出,疼痛不可忍方。
  羊腎脂(二合) 泔淀(二合) 牛糞(絞取汁一合) 甘草(半兩生用末之) 青黛 熏黃(半兩末)
  上六味相和銅器中,微火煎五六沸,取東引桃枝如箸大六枝,以綿纏頭,點(diǎn)取藥,更互熱烙為之又療疳濕,牙齒脫落,刺唇穿破,及下部侵蝕,并痔 齒悉療之方。(顧參軍授甘家秘之)青黛(二兩) 雄黃(研) 朱砂(研) 莨菪子(熬) 青礬石 黃礬石 白礬石(并燒令汁盡) 附子(炮) 苦參 甘草(炙) 藜蘆(炙) 細(xì)辛 麝香(研各一兩)
  上十三味搗篩為散,有前齒疾,稍稍著病上,日二三,濕 者,以井花水,平旦杪取半錢匕,水中服之,兼以薄綿裹如棗核許著蝕蟲 處,日三瘥止,下部中濕 蝕之,以苦參甘草作張文仲療齒根欲脫落方。
  取生地黃搗,以綿裹貼齒根,常含之甚妙。
  備急比見患齒風(fēng),傷齒挺出一分者方。
  長(zhǎng)咋地黃尤妙,更不復(fù)發(fā)。
 
  病源手陽(yáng)明之支脈入于齒,頭面有風(fēng),而陽(yáng)明脈虛,風(fēng)挾熱乘虛入齒齦,搏于血。故血出也。(出第二十九卷中)
  千金齒間血出者方。
  竹葉濃煮,著鹽含之,冷吐。
  又方:童子小便溫含之,冷吐,血即止。(出第六卷中)
  備急療齒疼痛,齦間血出,神驗(yàn)方。
  好鹽熬,每夜封齒根上,瀝水盡,乃扣齒一二百遍,即瘥。忌棗沙糖等。
 
  千金療齒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以苦酒漬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 其背三遍,仍取茗草濃煮汁含之漱咽,終日為之。
  又療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四兩醋浸一宿含之。
  又方:細(xì)辛(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醋一升煮,夜含之,及熱尤良。
  又方:礬石一兩燒末,以水二升煮,先拭血,乃含之。(并出第六卷中)
 
  千金療齒根腫方。
  松葉(一把) 鹽(一合)
  上二味,以好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冷吐,瘥即止。
  又療齒腫痛及蟲方。
  黃芩 甘草 桂心 當(dāng)歸 細(xì)草 蛇床子(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漿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一良。(并出第六卷中)
 
  必效療牙風(fēng)疼方。
  取東墻下朽骨,削之如疼牙嚙許大,于 灰中煨燒令熱,于所痛處嚙之,冷即易之。
  又牙蟲痛并蟲蝕方。
  以水煮露蜂房細(xì)辛各等分,含之,即瘥止。
  又療牙疼及頭,牙齦風(fēng)腫,口急不開,面目虛腫皆頭起者方。
  蒴 (五兩以水五升煮取四升去滓) 蜀椒(一兩) 吳茱萸 獨(dú)活 烏賊魚骨 桃膠(各一兩) 桂心(半兩) 酒(一合)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投蒴 汁及酒更煎,取一小升,去滓含之就病處,日三,以瘥止為度。
 
  集驗(yàn)療齒楚痛方。
  生地黃 桂心
  上二味合,以含嚼,咽汁無(wú)妨。(千金同)刪繁療心虛寒,口氣臭沖入,又蟲齒痛,芎 散方。
  芎 (八分) 白芷(七分) 甘草(五分炙) 桂心(四分) 杜蘅(四分) 當(dāng)歸(五分)
  上六味搗篩為末,以酒和方寸匕服之,日二服。
  千金療酒醉,牙齒涌血出方。
  燒釘赤,炷血孔中即止。
  又療齒痛方。
  當(dāng)歸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 礬石(六分燒)
  上四味切,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含之,日五六,瘥止。
  張文仲療齒痛,風(fēng)引腫搖動(dòng)發(fā)作,不療蟲蝕盡方。
  礬石(燒) 干姜 藜蘆 蛇床子 甘草(炙) 細(xì)辛 蜀椒 防風(fēng)(各一兩)
  上八味搗散,以一錢匕和溫酒二合含之。勿咽汁,冷即吐出,日三度,瘥止,齒落自復(fù)生甚效。
  又療歷齒稍碎壞欲盡方。
  礬石如棗大,以綿裹含之,取瘥。
  古今錄驗(yàn)療牙齒根搖擬欲墮者齲齒方。
  取生地黃,綿裹含之,微嚼,候汁味盡棄之,乃更含之。
 
  病源脾與胃合,胃為足陽(yáng)明,其經(jīng)脈起鼻,環(huán)于唇,其支脈入絡(luò)于脾胃,脾胃有熱,氣發(fā)于唇,則唇生瘡,而重被風(fēng)邪寒濕之氣搏于瘡,則微腫濕爛,或冷或熱,乍瘥乍發(fā),積月累年廣濟(jì)療緊唇,水銀膏方
  水銀 熏黃(研) 青礬(研) 苦參(各二兩末) 絳緋(一方) 亂發(fā)(一雞子大)細(xì)辛(二兩末)
  上七物,以緋裹發(fā),用麻油一斤蠟二兩先煎苦參細(xì)辛,以緋發(fā)消盡,入水銀石藥及蠟,候膏成,收凝定,以敷病上,取瘥為度,水銀和石藥兩味研令盡,入煎之。
  又療緊唇瘡久不瘥,石硫黃膏方。
  石硫黃(研) 白礬(燒) 朱砂(研) 水銀 麝香黃柏(末各一分)
  上六味和水銀,研于瓷缽中,以水銀盡,用臘月豬脂和如泥,先拭凈,涂之,日三五,以瘥為度,甚良。
  短劇療緊唇方。
  以白布纏作燭,著空斧中燒布,斧刃有汗出,以指歷取,涂病上取瘥。(千金同)千金療緊唇方。
  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壯。
  又方:灸承漿三壯良。
  又方:青布燒灰酒服之,又以脂和涂。
  又方:以蠟片灸貼之,一宿瘥。
  又方:灸松脂粘貼。
  又方:先灸瘡,燒蛇皮灰以敷之。(并出第六卷中)
  崔氏療緊唇方。
  取膝頭垢,綿裹燒敷之。
  又方:取屠兒肉幾上垢,燒涂之。
  又方:燒人屎灰敷之。
  又方:馬芥亦名刺芥,搗取汁,日曝令濃,先揩唇,使血出,以藥匕涂之,亦療刺風(fēng)。(并出第四卷中)
 
  肘后療沈唇常瘡爛方。
  以五月五日鯉魚血,墨和涂。
  集驗(yàn)療沈唇緊唇方。
  以青布卷燒炷著斧上,取汁涂之良。(千金同)
  又方:取亂發(fā)蜂房六畜毛燒作灰,以豬脂和如膏敷。(千金同)
  又方:鱉甲及頭垢,燒灰敷之。(千金同)
  又方:礬石燒末,和胡粉敷之差。
 
  肘后療唇瘡方。
  以頭垢敷之,日三。(千金同)
  又方:以東壁土敷之。
  千金療唇瘡方。
  胡粉敷之。
 
  廣濟(jì)療口瘡煎方。
  龍膽 黃連 升麻 槐白皮 大青(各二兩) 苦竹葉(一升) 白蜜(半升)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煎之,涂口瘡瘥。
  又療口舌生瘡,含煎方。
  升麻 大青 射干(各三兩) 梔子 黃柏(各一升) 蜜(八合) 薔薇白皮(五兩)苦竹葉(一升切) 生地黃(汁五合) 生玄參(汁五合無(wú)用干者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入生地黃汁蜜,煎成一升如餳,細(xì)細(xì)含之,取瘥即止。
  又心脾中熱,;伎诏,乍發(fā)乍瘥,積年不瘥方。
  升麻(八分) 大青 枳實(shí)(炙) 甘草(炙各六分) 苦參(七分) 黃連(八分) 生干地黃(八分)
  上七味搗羅,蜜丸,以水服二十丸,日再。忌如常法。
  集驗(yàn)療口瘡方。
  升麻 黃柏 大青
  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冷吐,瘥止。
  又方:蘆根(四兩) 黃柏 升麻(各三兩) 生地黃(五兩)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極冷吐卻,更含之。
  千金療口瘡不歇,生牛膝漱口煎方。
  生牛膝 生 荷根(各三兩) 刺柏葉(一兩)
  上三味銼,綿裹,以酒三升積一宿,微煎一兩沸,含之。
  必效口瘡方。
  黃芩 芍藥 羚羊角(屑) 黃柏 大青 苦竹葉(各二兩) 升麻(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去滓納蜜二合,攪含,冷吐,以瘥止。(肘后同)古今錄驗(yàn)療口瘡湯方。
  細(xì)辛 甘草 桂心(各三兩)
  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煮取六合,含之。
  又黃芩湯,療口瘡,喉咽中塞痛,食不得入方。
  黃芩 黃連 甘草(炙) 黃柏(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含之,冷吐取瘥。
  又方:大青(四分) 山梔子 黃柏(各一兩) 白蜜(半斤)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兩沸,含之,取瘥止。
  又升麻散,主口瘡方。
  升麻(六分) 黃柏
  上二味搗末,以綿裹含之。
 
  千金療口瘡不瘥,入胸中生瘡,三年以上不瘥方。
  薔薇根濃煮汁,含之,又稍稍咽之,三日三夜瘥,冬取根,夏取莖葉。
  又方:以角蒿灰涂之,一宿知,二宿瘥,勿咽汁,取瘥為度。
  又論云∶凡患口瘡及齒,切禁油面酒醬醋膩,干棗,瘥后七日斷之彌佳。若不久慎,尋手即發(fā),發(fā)而更療,其瘥稍遲,慎之慎之。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皆不知之。
 
  病源足太陰為脾之經(jīng),其氣通于口,足陽(yáng)明為胃之經(jīng),手陽(yáng)明為大腸之經(jīng)。此二經(jīng)并夾于口,其腑臟虛,為風(fēng)邪濕熱所乘,氣發(fā)于脈,與津液相搏,則生瘡,常濕爛有汁,世謂之肥瘡千金療口吻瘡方。
  楸白皮及濕貼之,數(shù)易取瘥。
  又方:掘經(jīng)年葵根欲腐者彌佳,燒灰以敷之。
  又方:白楊枯枝鐵上燒一頭,取熱涂之。本方云療燕吻
  又方:以新炊飯了,甑唇及熱熨之三十下,三兩度瘥止。
 
  刪繁療口熱干燥,甘草丸方。
  甘草(六分炙) 人參(六分) 半夏(六分洗) 烏梅肉(六分) 棗膏(十分)
  上五味,搗篩四味,棗膏相和,入蜜丸如彈子,含之瘥。(千金同分兩小異)千金療口干,除熱下氣方。
  石膏(五合碎)
  上一味,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入蜜二升,煮取二升,去滓,稍稍含咽之,瘥止。
  又口干方。
  豬肪脂雞子大,擘納醋半升漬一宿,絞汁服之,取瘥為度。
  又方:酸棗一升(去核) 酸石 榴子(五合) 干葛(三兩) 烏梅(五合去核) 麥門冬(四兩去心覆盆子(三合) 甘草(炙) 栝蔞(三兩)
  上八味搗,以蜜丸含如棗核大,潤(rùn)為度。
  張文仲主口干方。
  干棗肉(三兩) 甘草(炙) 杏仁 烏梅(二兩)
  上四味搗,以蜜和丸如棗核含,以潤(rùn)瘥止。
 
  千金療口中臭方。
  桂心 甘草 細(xì)辛 橘皮(各等分)
  上四味搗篩,以酒服一錢匕,瘥止為度。
  又方:甘草(五兩) 芎 (四兩) 白芷(三兩)
  上三味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三十日口香。
  又方:濃煮細(xì)辛含之,久卻吐,甚良。
  又方:橘皮(五分) 桂心(三分) 木蘭皮(四分) 芎 (六分一云棗四十個(gè))
  上四味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一方無(wú)芎 亦可以棗丸含化)
  又方:大豆熬令焦,以醋沃,取汁含之。
  又方:細(xì)辛 豆蔻
  上二味等分,搗末煮,含之甚良。
  又方:梔子 甘草(炙各三分) 細(xì)辛(五分) 桂心(二分) 芎 (四分)
  上五味搗篩,蜜丸,食后服七丸,日再瘥止。
  又方:芎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分) 棗肉(八分)
  上五味,搗篩四物,以蜜和棗肉為丸,食后服十丸,又含之,以差為度,此方甚驗(yàn)。
  古今錄驗(yàn)療口臭方。
  甘草(二兩炙) 細(xì)辛(二兩末)
  上二味,臨臥,三指撮以酒服之。甚良。(千金同)。
 
  刪繁舌者主心,小腸之候也。舌重十兩,長(zhǎng)七寸,廣二寸半,善用機(jī)衡,能知五味,凡有所多脾而
 
  刪繁療舌小腸腑寒應(yīng)舌本縮,口噤唇青,獨(dú)活解噤膏方。
  獨(dú)活 芎 (各三兩) 天雄(一兩炮) 防風(fēng)(一兩) 蜀椒(二合) 莽草(十葉)細(xì)辛桂心(各一兩) 苦李根皮(三兩) 豬肪(二升)
  上十味 咀,綿裹,以苦酒一升淹漬一宿,以豬肪微火煎之,去滓膏成,凝以綿裹少許,口含于舌下壓之,取瘥。日三度易之。此方甚良。
  又生艾葉薄法。
  無(wú)生艾葉者,取干者搗之,以水淹一升已來(lái),熟搗以帛涂之,于寒處上封裹之,以瘥為度。
 
  千金云;舌上瘡不得食,舌本強(qiáng),頸兩邊痛,此因心虛熱所致,療之方。
  柴胡 升麻 梔子仁 芍藥 通草(各四兩) 黃芩 大青 杏仁(去尖皮) 生姜(各三兩) 石膏(八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又療舌上瘡方。
  豬膏(一斤) 蜜(二升) 甘草(如指節(jié)三寸)
  上三味相和,煎相得,即含棗許咽之,日三,瘥止。
 
  千金喉舌諸疾方。
  松子 苦芥子搗,以苦酒和粘貼。
  又方:麥面,以苦酒和涂之,痛止。
  短劇療喉諸病方。
  雞子一枚破,以黃白攪,吞之瘥。
  文仲療咽喉舌諸方。
  爪耳下張口解間突處痛,爪勿止,兩三食久,即得咽喉開。
  又方:隨所近左右,刺手中指爪甲下,令血出,當(dāng)先縛中指令血聚,刺之。
  備急療急喉咽舌病者方。
  隨病所近左右,以刀鋒裁刺手大指甲后爪中,令出血即愈。
  又方:病患臥急,爪其 心,隨所近左右,以瘥為良。
  通按一本咽喉舌諸疾方七首,與前不同,今附錄之。
  千金烏 膏,喉嚨者,脾胃之候。若藏?zé),喉則腫塞,神氣不通方。
  生烏 (十兩) 升麻(三兩) 通草 羚羊角 芍藥(各二兩) 薔薇根(切一升) 生地黃(切五合) 豬脂(二斤) 艾葉(六銖生者猶佳)
  上九味 咀,綿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納豬脂中,微火煎,取苦酒盡,膏不鳴為度,去滓,薄綿裹膏似杏仁大,納喉中細(xì)細(xì)吞之。
  又方療喉痹。
  以牛角燒,研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療喉痹痹卒不語(yǔ)。
  煮大豆汁吞之。
  又方療喉痹燥腫連頰,吐氣數(shù)者,名為喉痹。
  馬鞭草一握,勿見風(fēng),截去兩頭,搗汁服之瘥。
  又方療舌腫。
  以醋和釜底墨,濃敷舌上下,脫皮更敷,消息取瘥。
  又方療舌脹。
  用雄雞冠血,盞盛浸舌,咽下即縮。
  肘后療舌上出血如鉆孔者。
  煎香薷汁,服一升,日三服盡。
 
  廣濟(jì)療疳蟲蝕唇鼻齒口,及余處皆效方。
  石硫黃(研) 干漆(熬) 文蛤(燒作灰)
  上三味各等分,絹篩之,每用減取胡桃大,麝香棗核大,研和,先拭上惡物血等,然后敷之,日三。
  肘后療唇里忽生丸核稍大方。
  以刀鋒決之,令血出瘥。
  刪繁療舌主心臟,熱即應(yīng)舌生瘡裂破,唇揭赤,升麻泄熱煎方。
  升麻(三兩) 射干(三兩) 黃柏(切一升) 苦竹葉(切五合) 大青(三兩) 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各切一升) 生玄參(汁五合) 生地黃(汁五合) 赤蜜(八合)
  上十味切,以水四升煮七味,取一升,絞去滓,下諸汁蜜等,候成煎,放冷,以綿取之,封貼舌上含之,細(xì)細(xì)咽之,以瘥為度良。(千金同)千金療舌上有瘡四五,孔大如簪者,出血如涌泉,此心臟病治方。
  戎鹽(五分) 黃柏 黃芩(各五分) 人參(一分) 甘草(二分炙) 大黃(三分)桂心(二分)
  上七味搗末,蜜和丸,以飲服十丸,漸增之,或燒鐵篦烙孔上。
  又療膀胱熱不已,口舌瘡咽腫。升麻煎方。
  升麻 大青 黃柏(各二兩) 薔薇根 射干 玄參(各四兩) 蜜(五合)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下蜜煎成含之,以瘥即止。
  又療口傍瘡方。
  亂發(fā)灰故絮灰黃連末各等分,以敷瘡取瘥。(翼中有干姜)又療唇邊生瘡,連年不瘥方。
  以八月藍(lán)葉十斤搗汁,澄取淀,以敷之。
  又療唇舌忽生瘡方。
  燒雞舌香末,綿裹敷之,取瘥。
  又療唇黑腫痛癢不可忍方。
  取大錢四文,于石上磨似泥,或干用臘月豬脂和涂之瘥。
  又方:以竹彈弓彈之,要惡血出瘥。
  又療遠(yuǎn)行唇口面KT 破方。通按○無(wú)KT 字一本作KT 音均折裂也煎臘月豬脂敷之瘥。
  又療冬月唇干圻血出方。
  搗桃仁以豬脂和涂。
  張文仲療舌強(qiáng)不能言方。
  礬石 桂心(各一兩)
  上二味搗末,敷舌上瘥。
  必效療舌忽然粗滿口方。
  以釜下煤和鹽等分,以涂舌腫令遍,瀝清水涂之,取瘥止。
  通按一本有后六方,今附錄之。
  千金療口瘡白漫漫方。
  取桑樹汁,先以發(fā)拭口,次以汁涂之。
  又療口中及舌上生瘡。
  爛搗黃柏含之。
  又療重舌,舌上生瘡,涎出。
  以蒲黃末敷之,不過三度瘥。
  又療舌無(wú)故出血不止。
  用槐花炒為末,摻上立止。
  又療鼻中外查瘤膿血出者。
  正月取鼠頭燒灰,和臘豬膏敷之。
  又療咽喉閉塞,口噤方。
  用雄雀糞研末,每服溫水調(diào)灌半錢匕,立瘥。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jiǎn)介 | 服務(wù)項(xiàng)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diǎn):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chǎng)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fēng)險(xiǎn)評(píng)級(jí)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cè)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yíng)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chǎng):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