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基礎

當代中醫(yī)藏象理論的反思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最早明確提出“藏象”概念的是中醫(yī)第一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醫(yī)中之圣東漢長沙太守張仲景繼承、創(chuàng)新,乃撰《傷寒雜病論》,演繹成六經(六節(jié)藏象)系統(tǒng)模式。

當代中醫(yī)教材擷取《內經》五行框架,以五臟為中心,以五行類比、歸納、推演而成現行藏象理論,迄已數十載,師徒相授,固執(zhí)不變。先師許濟澤曾著《六經藏象系統(tǒng)研究》一書(1984年內部版),認為即使只是“說理的工具”,或一種“框架結構理論”,六經藏象系統(tǒng)也比五行藏象系統(tǒng)精深博大,更為完美。

六經藏象系統(tǒng)以六元(六氣、六節(jié))為本。雖然說“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但是“陰陽者,一分為三也”(《十三經注疏》語)。

太極生陰陽兩儀,陽一分為三則少陽、太陽、陽明;陰一分為三則太陰、少陰、厥陰。陰陽生、長、極盡,陰陽開、樞、闔,六六之節(jié)以本、標、中見(即中氣、中介)形成三極規(guī)律。六經六氣上下升降,六經六氣表里出入境,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其要素結構井然有序,其功能過程層出不窮。

六經藏象源本于六氣(六節(jié))藏象。由于人體以臟腑經絡為中心,經絡又是最富中醫(yī)特色的合理內核,加之六經以具有最大抽象性的三陰三陽命名,既涵括了中醫(yī)理論核心的陰陽學說,又能夠密切地與臟腑經絡學說相銜接,所以稱為六經藏象系統(tǒng)是再也確切不過了。

讀《素問》的人都知道,《內經》曾把心看成是陽中之太陽,謂其通于夏氣;肺為陰中之太陰,通于秋氣。只是太陽又稱巨陽,為陽氣盛長之象,怎么又有太陽寒水之稱?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在天為燥,在地為金,肺太陰之屬如何又有陽明燥金之謂?古代哲人真是那樣幼稚,那樣隨意?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古代的氣數(術數)的精深思辯至今依然令人驚訝與尊崇!

《素問·六微旨大論》指出: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等等。六氣為本;本之下,中之見;見之下,氣之標。太陽、少陰從標本、以標為主;陽明、厥陰從中見;少陽、太陰化生于本。高下相召,陰陽相錯,升降相因。太陽標陽本寒而中見熱,陽明標陽本燥而中見濕,少陽標陽本火而中見風;太陰標陰本濕而中見燥,少陰標陰本熱而中見寒,厥陰標陰本風而中見火。

《素問·五運行大論》認為,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夫數之可推者,人中之陰陽也。表明人身藏象陰陽是具體的、現實的。

如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血脈、舌等構成心太陽寒水藏象系統(tǒng)。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皮毛、鼻等構成肺陽明燥金藏象系統(tǒng)。足少陽膽、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心包、腠理、咽等構成膽少陽相火藏象系統(tǒng)。足太陰脾、手太陰肺、足陽明胃,以及大小腸、四肢、肌肉、口唇等構成脾太陰濕土藏象系統(tǒng)。足少陰腎、手少陰心、足太陽膀胱、骨髓、耳、二陰等構成腎少陰君火藏象系統(tǒng)。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足少陽膽、筋、目等構成肝厥陰風木藏象系統(tǒng)。這樣,太陽少陰寒熱相遘,陽明太陰燥濕相臨,少陽厥陰風火相值——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不難看出,三陽各藏象系統(tǒng)二腑經一臟經、二手經一足經、二陽經一陰經;三陰各系統(tǒng)二臟經一腑經、二足經一手經、二陰經一陽經。

三陽經上下手足腑經相連,各以表里相合的手臟經為中見;三陰經上下手足臟經相連,各以表里相合的足腑經為中見。三陽經各以手經臟器為主導器官;三陰經各以足經臟器為主導器官。言心藏象即指太陽寒水藏象系統(tǒng),言陽明經即指肺燥金藏象系統(tǒng)。

特別指出,中醫(yī)的器官組織與西醫(yī)同,而中醫(yī)的生理系統(tǒng)由陰陽經絡組合則與西醫(yī)不同;六經藏象以臟器為中心與五行藏象同,而六經藏象系統(tǒng)既由表里經絡、又由上下經絡組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則與五行藏象系統(tǒng)不同。

在六經藏象系統(tǒng)中,表里臟腑經絡和上下手足經脈做為內部聯系、也即本質規(guī)律,調控著各系統(tǒng)的器官結構性功能和藏象綜合性功能。

臟腑經絡表里聯系控制氣血出入,臟經貯藏精氣,腑經排泄化物,為陰陽對立運動過程;

手足經脈上下聯系控制水火升降,寒熱相錯、燥濕相臨、風火相值,為陰陽互根平衡過程。由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太陽經為通體之巨陽,因此六經藏象系統(tǒng)在太陽經藏象系統(tǒng)總控下發(fā)生升降出入、開闔樞平衡運動。各藏象系統(tǒng)的臟腑經絡自發(fā)主體性功能,又與他經的臟腑經絡互相調節(jié)發(fā)生整體性功能,表現為三極陰陽基本規(guī)律的人體生命現象。

六經藏象的結構功能性規(guī)律,可以從各系統(tǒng)病理生理狀態(tài)下及辨病辨證論治中得到進一步論證。

心為太陽經藏象系統(tǒng)主導器官,心藏神,主血脈。其“藏神”的內涵除了通常所謂心與腦的關系外,更直接也更重要的在于其心臟傳導系統(tǒng)的自律性(竇房結等特殊心肌組織的固有激動性)!鹅`樞·本神》謂“心藏神,脈舍神”,的確能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找到解剖學的基礎——竇房結大量固有結細胞圍繞竇房結動脈,竇房結動脈與竇房結在結構上極其相近——竇房結動脈進入竇房結后即失去外膜,固有結細胞代替了外膜,因此竇房結可視為竇房結動脈增厚的膜壁。“兩精相搏謂之神”有著雙重含義,一方面是心肌自律性繼承了生命的基因遺傳;另一方面是心肌自律性有賴于肌凝蛋白-肌動蛋白、腎上腺素受體-乙酰膽堿受體及G蛋白、離子通道、肌膜ATP酶、心房利鈉肽等結構成分的相互作用?梢,“血氣者,人之神” (《素問·八正神明論》),是古人非常樸實的猜想。

心與小腸合,心臟經溫養(yǎng)小腸腑經,泌別清濁,精微入心脈化赤為血,輸布周身,發(fā)散陽氣,濁物下傳大腸為糟粕;小腸與膀胱合,心火通過小腸溫化膀胱寒水,產生諸陽主氣,貫脊絡腦,為通體之太陽,主一身之表,使腑精神明,抗御外邪。

發(fā)生心衰時,首先出現心主血脈功能不全,血瘀心脈,氣短、倚息、夜喘;或心神萎靡,精神功能障礙,不寐、頭痛、妄言;若手足太陽經脈失調,通體之太陽為之痹遏,則倦怠、乏力、形寒。進而膀胱氣化失司,水飲停蓄,尿短、浮腫。乃至腸道靜脈充血,不能分清別濁、取汁化赤為血,腹脹、納呆、嘔惡、便溏、消瘦等。治療大法應當活血化瘀,益心寧神,溫通心脈,利水理氣等。

又如厥陰肝藏象系統(tǒng)標陰本風,從中見少陽相火為化。乙肝病毒入侵人體,猶如雜氣之專入某臟經絡,專發(fā)為某病。又如正邪中人,若有若無,若亡若存,莫知其情,莫見其形。勇者氣行而已,怯者著而成病。初始風邪入通于肝,舍伏厥陰,稟藉中見少陽生生之氣,漸漸淫虐,所謂“八風發(fā)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fā)病”。肝為風邪所傷,血氣生發(fā)不足,精氣失榮,不能振疲起極,故謂“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繼而邪勢漸張,少陽相火郁發(fā),陰血愈傷,所謂“風生高遠,炎熱從之,……風火同德”。

厥陰經以肝為主導,膽、包絡、三焦為從屬。肝體陰用陽,疏泄失司,氣滯血瘀,日久常有肝積之變。肝不藏血,迫溢妄行,則吐衄、便血。膽為中清之腑,臟病及腑,郁熱膠結,膽汁外溢,發(fā)為黃疸。三焦為決瀆之官,肝絡瘀阻,血化為水,湊滲灌注,決瀆失職,水停為臌。包絡為心主之脈,厥陰肝病,風火僭肆,內擾包絡,或三焦受邪,循經逆?zhèn),蒙蔽包絡,皆致昏譫痙厥,甚者危殆。

當然,肝病傳脾,濕熱蘊滯,可發(fā)癉出黃;肝病及腎,水邪為患,亦成水臌。此又非獨厥陰少陽之證,相較之下有主體性病癥與整體性病證之別。

再如尿毒癥的病理本質與腎、心、膀胱少陰經藏象系統(tǒng)失調有關。腎陰腎陽氣化失司,水液代謝紊亂,則清者不能上歸心肺,由經絡布散周身,濁者不能下輸膀胱,排出體外。腎與膀胱表里臟腑經絡精氣失調,臟經不能藏精成形,腑經不能排泄化物,精不化氣,氣不歸精,遂致至虛有盛候(腫脹)。腎與心上下手足經脈水火失調,心火不能鼓舞腎水上升,腎水不能吸引心火下降,陰不抱陽,陽不化陰,乃至陰陽格拒(關格)。

由于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腎陽不能溫煦膀胱寒水,以化生衛(wèi)氣貫脊絡腦,使府精神明,而反致水濁循經上攻,蒙蔽清陽,故常出現腦組織水腫。腎精不能化血,心脈不能主血,故常有貧血、出血傾向。膀胱足太陽之病及于小腸手太陽、心手少陰之病及于小腸手太陽、腎水泛侮脾土,故常出現纖維素性腸炎。腎陰虛心陽亢則高血壓。水氣凌心則心力衰竭。水精不能四布,陰陽失其揆度,故表現嚴重的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最終水火郁發(fā),陰陽離決,導致嚴重感染,或心跳、血壓下降而死亡。其中,腎、心、膀胱的自發(fā)病癥為少陰以主體性病癥,腎、心、膀胱影響其他臟腑或其他臟腑影響腎、心、膀胱的病癥為少陰經整體性病癥,二者有本質與非本質的區(qū)別。

總而言之,中醫(yī)藏象理論的學術地位時至今日依然毋庸置疑,同時,中醫(yī)藏象理論也只能在新陳代謝中更臻完善。

而同樣以生理病理現象為內容的六經藏象系統(tǒng)說,較之五行藏象說則具有更新、更廣、更深的聯想空間。僅言表里臟腑經絡相合,不言上下手足經脈相連,僅言器官形態(tài)機能,不言藏象綜合機能,是目前藏象理論最大的缺陷。

六經藏象系統(tǒng)學說所具備的系統(tǒng)的龐大性、復合性、適應性則從根本上彌補了現有中醫(yī)五行藏象學說之不足,有待諸同道積極發(fā)掘整理,努力總結提高.
(醫(y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yè)互聯網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 - 企業(yè)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y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