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豬血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別錄》
【拼音名】Zhū Xuè
【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血。
【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豬肉條。
【化學(xué)成份】豬血含水分95%,蛋白質(zhì)4.3%,脂肪0.2%,碳水化物0.1%,灰分0.5%;鈣69毫克%,磷2毫克%,鐵15毫克%。血豆腐(煮過的豬血凝塊)含水分79%,蛋白質(zhì)18.9%,脂肪0.4%,碳水化物0.1%,灰分1%。
【性味】 咸,平。 ①《千金·食治》:平,澀,無毒。 ②《綱目》:咸,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頭風(fēng)眩暈,中滿腹脹,嘈雜,宮頸糜爛。 ①《別錄》:主奔豚暴氣,中風(fēng)頭眩,淋瀝。 ②《千金·食治》:主卒下血不止,美清酒和炒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生血,療奔豚氣。 ④《綱目》:清油炒食,治嘈雜有蟲。 ⑤《醫(yī)林纂要》:利大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食或干燥為末。外用:生血涂敷,或干燥粉末噴撒。
【附方】 ①治中滿腹脹,旦食不能暮食:不著鹽水豬血,漉去水,曬干為末,酒服取泄。(《怪證奇方》) ②治痘瘡倒靨,用豬尾血一匙,調(diào)龍腦少許,新汲水服。(《綱目》)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宮頸糜爛:取新鮮豬血加工干燥成粉末后,加入15%白芨粉及3%熟石灰混合,用于局部撒布。每日上藥1次。用時先以1%乳酸液沖洗陰道,然后將藥粉均勻地噴撒于宮頸糜爛面上,再以帶線棉球填塞,次日取出。對顆粒型者,先將顆粒薄膜擦破,使之出血少許,然后上藥,效果較好。治療單純性糜爛67人,痊愈54人;顆粒型28人,痊愈16人;乳頭型2人,略有好轉(zhuǎn)。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