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竹蓀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1。本品以竹蓐之名始載于《食療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2.《酉陽雜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彈丸,味如白樹雞。以上所述竹肉當指本品,大如彈丸是指該菌的菌蕾。

【拼音名】Zhú Sūn

【別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

【來源】
藥材基源:為鬼筆科真菌竹稱、短裙竹蓀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Fisch.
采收和儲藏:菌蕾破殼開傘至成熟約2.5-7h,成熟后即開始萎縮,所以,當竹蓀開傘,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膠質將開始自溶時(子實體已成熟),即可采收。用手指握住菌托,將子實體輕輕扭動拔起,小心地放進籃子,切勿損壞菌裙,影響質量。竹蓀子實體采得后,隨即除去菌蓋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膠汁污染柄、裙。然后將子實體插到曬架的竹簽上進行日曬或烘烤。

【原形態(tài)】
1.竹蓀 菌蕾球形至倒卵形,污白色,具包被,成熟時包被開裂,柄伸長外露,包被遺留柄基部形成菌托。成熟的子實體高12-20cm。菌托白色,直徑3-5.5cm。菌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漸細,壁海綿狀。菌蓋鐘形,高寬各3-5cm,有明顯網格,頂端平,具穿孔,上有暗綠色、微臭的粘性孢體。菌裙白色,從菌蓋下垂達10cm以上,具多角形網眼,直徑0.5-lcm。孢子光滑,橢圓形,(2.8-3.5)μm×(1.5-2.3)μm。
2.短裙竹蓀 菌蕾卵圓形,污白色,內含白色膠質。菌柄圓柱形,長8-13cm,徑2-3cm,白色,海綿質,中空。菌蓋鐘形,頂端有穿孔,四周具網絡。橄欖色,有臭味,(3.5-5)cm×(3.4-4)cm。柄上的網狀菌裙較短,下垂僅達柄的中上部,網眼呈不規(guī)則多角形。孢子橢圓形,(3.8-4.5)μm×(1.5-2)μ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竹蓀 生于竹林或闊葉林下,枯枝落葉多、腐殖質的厚層土中,也兼生于腐木上。夏、秋季單生或群生。
2.短裙竹蓀 生于竹林下及混交林下。多在7-9月單生或群生。
資源分布:1.竹蓀 分布于華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2.短裙竹蓀 分布于西南及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1.生物學特性 竹蓀是一種腐生性菌類。它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需營養(yǎng),來自竹類或其他樹木的根、葉腐爛后形成的腐殖質和其他有機物質。竹蓀菌絲體生長溫度以15-25℃較為適宜;子實體在15-28℃均可發(fā)生,但以20-24℃為適宜?諝庀鄬穸仍75%以下時,子實體生長緩慢;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子實體生長速度加快,菌裙能達到最大的張開度。竹蓀生長處土壤的pH以5-6為宜。竹蓀菌絲體在完全黑暗的環(huán)境里生長正常,光照對其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培育技術 模擬竹蓀自然生長條件,將人工培育的純菌種接種在培養(yǎng)料上后,再把菌料放到能生長野生竹蓀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通過精心管理,便可收獲。凡有野生竹蓀生長的林地,郁閉度在80%以上的各種竹林和常綠闊葉林均可用作栽培場。原料以竹類的死體以及各種邊材發(fā)達的落葉樹等均可做栽培的原料。砍伐段木,將樹齡在10-20年,胸徑7-20cm的樹木及樹的枝梢在發(fā)葉前砍伐,在接種前20-60d進行。一般在12月底砍伐,2-4月接種。在枯死的楓香、光皮樺等闊葉樹及竹類上打孔或鑿槽,將柱形或長方形木塊栽培種塞于孔或槽中,或將長滿竹蓀菌索的老菌材緊貼竹木,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覆蓋。置22℃下培養(yǎng),經常保持濕潤。從接種到出現(xiàn)子實體,均需1年時間才能收獲。

【性狀】
性狀鑒別 1.竹蓀 子實體壓扁長條形,海綿狀,長10-20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菌蓋鐘形,長寬各3-5cm,白色,有明顯多角形網格,頂端平,具穿孔。菌裙從菌蓋下垂達10m以上,黃白色具多角形網眼,網眼直徑0.5-1m。菌柄壓扁圓柱狀,基部直徑2-3m,向上漸細,白色。菌托白色。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氣香,味淡。
2.短裙竹蓀 子實體長條形,長10-18c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菌蓋鐘形,白色,長寬各3-5cm,頂端平,有穿孔。有明顯的網眼。菌裙傘狀,長3-5cm,黃白色,網眼圓形,直徑1-4mm。菌柄白色,中部較粗,直徑約3cm,向兩端漸細。菌托灰色。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氣香,味淡。

【化學成份】竹蓀子實體含(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T-3-G,T-4-N,T-5-N,T-2-A,T-2-HN,T-3-Ad,T-3-M,T-3-GM。蘇氨酸(threon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色氨酸(tryptophane)等人體必需氨基酸及其他氨基酸,蛋白質,及鉀、鈣、磷、鋅、錳、硒等。

【藥理作用】
1. 抗癌作用 竹蓀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60%,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70%。從竹蓀中分離得到1種甘露聚糖和2種水溶性葡聚糖,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2.促進有絲分裂作用 竹蓀中提出了2種多糖(T-3-Ad和T-4-N)和1種結合多糖組分(T-2-A),具有明顯的有絲分裂和集落刺激因子誘導功能。

【性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抗腫瘤的輔助治療;一般養(yǎng)食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各家論述】1.《菌譜》:生竹根,味極甘,當與筍通譜,而菌為北阮矣。2.《綱目》:此即竹蓀也。生朽竹根節(jié)上。狀如木耳,紅色。味如白樹雞,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yè)互聯(lián)網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 - 企業(yè)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y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