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棕櫚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Zōnɡ Lǘ
【英文名】PETIOLUS TRACHYCARPI
【別名】棕衣樹、棕樹、陳棕、棕板、棕骨、棕皮
【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H. Wendl. 的干燥葉柄。采棕時割取舊葉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纖維狀的棕毛,曬干。
【性狀】本品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端較寬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的兩側(cè)著生多數(shù)棕色茸毛。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
【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熱5 分鐘,濾過,濾液用水稀釋成20ml。取濾液1ml ,加三氯化鐵試液2~3滴,即生成污綠色絮狀沉淀;另取濾液1ml ,加氯化鈉明膠試液3 滴,即顯白色渾濁。
【炮制】 棕櫚: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棕櫚炭:取凈棕櫚,照煅炭法(附錄Ⅱ D)制炭。
【性味】苦、澀,平。
【歸經(jīng)】歸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收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