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煙鍋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Yān Guō Cǎo
【來(lái)源】為毛莨科植物東亞唐松草的根。夏、秋間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wú)毛。莖直立,紅色,高65~150厘米。葉互生,2~3回3出復(fù)葉,具短柄,基部呈鞘狀抱莖,葉片長(zhǎng)達(dá)35厘米;小葉卵圓形,長(zhǎng)1.6~5.5)厘米,寬1~4厘米,3淺裂,裂片全緣或具疏齒,下面被白粉,脈隆起。圓錐花序,長(zhǎng)10~35厘米;花小形,直徑約7毫米,黃綠色;萼片4,綠白色,狹卵形,長(zhǎng)3~4毫米;無(wú)花瓣;雄蕊多數(shù),長(zhǎng)約7毫米;心皮2~4,柱頭箭頭形。瘦果卵球形,長(zhǎng)2~3毫米,縱肋明顯。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或山地林邊和山谷溝邊。分布貴州、湖北、四川、甘肅、陜西及華北、東北等地。
【化學(xué)成份】 根含唐松草堿0.08%、唐松草任堿、高唐松草任堿、唐松草殂堿。莖、葉含唐松草堿0.004%、唐松草北堿和唐松草北堿甲醚。葉中還含黃酮甙唐松草素。 從葉、莖、根部所得到的季銨鹽基,因其產(chǎn)地不同而各異。例如:日本德島產(chǎn)品的葉、莖,根含唐松草堿,長(zhǎng)野產(chǎn)品的莖、葉含高唐堿,高知產(chǎn)品含唐松草堿和小檗堿。
【藥理作用】本品所含生物堿的作用,參見(jiàn)唐松草、青木香條。
【性味】《陜西中草藥》: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牙痛,急性皮炎,濕疹。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3錢(qián)。外用:研粉撒。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