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血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草本便方》
【拼音名】Xiǎo Xuè Ténɡ
【別名】鉆骨風、八仙草(《分類草藥性》),血糊藤(《經濟植物手冊)),鉆石風(《重慶草藥》),天青地紅(《陜西中草藥》),五香血藤、滑藤、爬巖香、滿山香、香血藤(《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鐵箍散的根、莖藤、葉。10~11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木質藤本,高達2米,單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2厘米,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先端長而漸尖,邊緣有稀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紫紅色,中脈平滑,下面凸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8毫米;ㄐ。干,帶黃色;花梗短,長5~10毫米;萼片和花瓣常無區(qū)別,共7~12枚;雄蕊5~15,合生為球形,花絲基部稍結合;心皮多數(shù)。漿果,猩紅色,集合成下垂的穗狀聚合果,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上或山溝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地。
【性味】 辛,溫。 ①《草木便方》:熱。 ②《重慶草藥》:辛,溫,無毒。 ③《陜西中草藥》:味甘酸,性溫。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經閉,腹脹,癰腫。 ①《草木便方》:生心血,散瘀活血,透關節(jié)。治跌打損傷血脹,四肢筋骨風毒。 ②《分類草藥性》: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涂魚口腫毒。 ③《重慶草藥》:行氣,活血。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經閉。 ④《陜西中草藥》:活血調經,散瘀消腫,理氣止痛。治月經不調,白帶,勞傷,跌打損傷,瘡癤疝氣,肺膿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陜西中草藥》:根、莖:反甘草。
【附方】 ①治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五香血藤根,泡酒內服。 ②氣滯腹脹:五香血薛,水煎點酒服。 ③治骨折:五香血藤根、葉,搗爛外敷。 ④治瘡癤、乳癰紅腫及刀傷出血:五香血藤葉,搗爛敷。(選方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