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紅蒜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Xiǎo Hónɡ Suàn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紅蔥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eutherine plicata Herb.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紅蔥 多年生草本,高多達60cm。鱗莖卵圓形,長約5cm,直徑2-2.5cm,鱗片肥厚,紫紅色,無膜質(zhì)包被。根柔嫩,黃褐色。葉互生;葉片寬條形或被針形,長25-40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抱莖,有4-5條主脈平行而突出;ㄇo高30-40cm,上部有3-5分枝,分枝處有葉狀苞片,條形,長8-12cm,5-7mm;傘形花序狀的聚傘花序生于花莖枝頂;花下有典形膜質(zhì)苞片2;花被片6,白色,排成2輪;雄蕊3;子房下位,長橢圓形,3室,花柱先端3裂;ㄆ6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云南各地常見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原產(chǎn)西印度。
【性味】苦;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通經(jīng);消腫解毒。主吐血;咯血;痢疾;經(jīng)閉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