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發(fā)散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Xiǎo Fā Sàn
【別名】散風(fēng)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清風(fēng)藤科植物簇花清風(fēng)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bia fasciculata Lecomte et L.Chen 采收和儲藏:全年或秋、冬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簇花清風(fēng)藤 常綠攀援木質(zhì)藤本,長達7m。嫩枝有白蠟層。單葉互生;葉柄長0.8-1.5cm;葉片革質(zhì),長圓形、橢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2cm,寬1.5-3.5cm,先端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側(cè)脈每邊5-8條。聚傘花序有花3-4條,再排成傘房花序式;總花梗長1-2mm,花梗長3-6mm,初發(fā)時緊密,似團傘花序,盛開時長2-4cm,有花10-20朵;萼片5,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2mm,先端具紅色細微腺點,邊緣白色;花瓣5,淡綠色,長約5mm,具7條脈紋,中部有紅色斑紋;雄蕊5;花盤杯狀,具5鈍齒。分果爿紅色,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0.8-1cm;核中肋明顯凸起,呈狹翅狀;ㄆ2-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巖、山谷、山坡、林間。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
【性味】甘;微澀;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散瘀消腫。主風(fēng)濕痹痛;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蚪啤M庥茫哼m量,浸酒搽。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