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冠果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Wén Guàn Guǒ
【別名】文冠花(《救荒本草,),文光果(《廣群芳譜》),溫旦革子、文冠木(《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文冠果的木材或枝葉。春、夏采莖干,剝?nèi)ネ馄ぃ∧静臅窀;或取鮮枝、葉切碎,熬膏用。
【原形態(tài)】灌木或喬木,高可達8米。樹皮灰褐色;嫩枝紫褐色,被短茸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具柄;小葉9~19,具短柄或無柄,長圓形至披針形,長2~5厘米,寬1~1.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銳尖,邊緣具尖銳鋸齒;主脈明顯.花雜性;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達14~25厘米;萼片5,橢圓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內(nèi)面有紫紅色斑點,倒卵形,長約為萼的3倍;花盤薄而5裂,每裂的背部有一角狀的附屬物;雄蕊8,花絲長而分離;子房長圓形,3室,花柱短肥,柱頭3裂。蒴果綠色,徑4~6厘米,分裂為3果瓣。種子球形,黑褐色,徑約1厘米;ㄆ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溝谷間。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等地。
【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附方】文冠果一至二錢,水煎服;或每次服膏一錢,一日二次。亦可取膏外敷。(《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