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豚卵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Tún Luǎn
【別名】豚顛(《本經(jīng)》),豬石子(《濟(jì)生方》),豬睪丸(《本草蒙筌》)。
【來源】為豬科動(dòng)物豬的睪丸。一般可在閹割小豬時(shí)收集。
【原形態(tài)】動(dòng)物形態(tài)詳豬肉條。
【性味】 甘,溫。 ①《本經(jīng)》:味甘,溫。 ②《別錄》: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咸,溫。
【功能主治】 補(bǔ)腎納氣,治哮喘,疝氣,少腹急痛,癃閉。 ①《本經(jīng)》:主驚癇,癲疾,除寒熱,奔豚,五癃邪氣攣縮。 ②《千金·食治》:除陰莖中痛。 ③《綱目》:治陰陽易病,少腹急痛,用熱酒吞二枚。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煮食或煎湯,2個(gè)。
【附方】 ①治驚癇中風(fēng),壯熱瘈疭,吐舌出沫:豚卵一雙(細(xì)切),當(dāng)歸二分。以醇酒三升,煮一升分服。(《普濟(jì)方》) ②治小兒腹股溝疝:豬隱睪一個(gè)(閹割小豬時(shí)。。放瓦片上,用另一瓦合上,放爐內(nèi)焙干后取出研末,一次口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小豬睪丸制成1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2毫升。試治20例,經(jīng)20天觀察,基本治愈15例,有效5例;局斡∪酥,用藥3~5天內(nèi)癥狀消失的8例,6~10天消失的5例,11~15天消失的2例。繼之治療239例,觀察14天,基本治愈37例,有效177例,無效25例。 ②治療支氣管哮喘 用豬睪丸適量煮熟,連湯同服,每天2次,每次量為:2歲以內(nèi)1/3個(gè),2~5歲1/2個(gè),6~10歲1個(gè),11~15歲1個(gè)半,成人2個(gè)。觀察11例,服后一般可緩解哮喘發(fā)作,或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