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白韭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Tài Bái Jiǔ
【別名】野蔥、野蒜、太白山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太白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lliumPrattiiC.H.Wright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
【原形態(tài)】太白韭,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鱗莖柱狀圓錐形,單生或數(shù)枚聚生;鱗莖外皮黑褐色,破裂成網(wǎng)狀纖維質(zhì)。葉基生,常2枚呈對(duì)生狀;葉片條狀被外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與花葶近等長,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不明顯的葉柄;ú輬A柱形,高10-60cm?偘1-2裂,宿存;傘形花序球形,多花;小花梗為花被的2-4倍長;無苞片;花紫紅色至淡紅色,稀白色;花被片6,長3-7mm,先端常凹陷或鈍頭,內(nèi)輪的長圓狀披針形,比外層的窄而長,外輪的長圓形;花絲伸出花被,基部合生并與花被貼生,內(nèi)輪的近與花被等寬,披針狀三角形,外輪的狹三角狀錐形;子房具短柄,每室有1胚珠;、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4700m的陰濕山坡。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發(fā)汗;散寒;健胃;接骨。主傷風(fēng)感冒;頭痛鼻塞;脘腹冷痛;消化不良;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加蜂蜜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