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龍膽草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Shuǐ Lónɡ Dǎn Cǎo Gēn
【別名】食疙瘩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adenantha(Diels)Hara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半木質(zhì)草本,高15-40cm。根莖肥大,常呈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直徑歌唱家達3cm。莖斜向上升,多自根莖生出,四棱形,被倒向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2-1cm;葉片鞭狀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6.5cm,寬1-2.5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下延,邊比值附基部全緣外為圓齒狀粗鋸齒,上面被具節(jié)柔毛及腺點,下面被微柔毛及腺點。二歧聚傘花序3-5花,組成頂生疏離的總狀花序,花梗及序軸均密被微柔毛;小苞片線形,長約2mm;花萼鐘狀,長2-3mm,常呈紫色,外面被疏柔毛及腺點,內(nèi)面無毛,萼齒5,卵狀披針形,先端具小尖頭,上唇3齒,下唇2齒較大;花冠藍、紫、淡紅或白色,外面密被微柔毛及腺點,內(nèi)面無毛,上唇外反,先端4圓裂,下唇內(nèi)凹呈舟形;雄蕊4,二強,內(nèi)藏;子房4裂,柱頭2淺裂;花盤杯狀,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卵圓形,棕褐色;ㄆ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50-3400m的松林、松櫟林、竹林下或林緣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醅、中部及中南部。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化濕健脾;理氣止嘔;解毒消腫。主食滯吐瀉;脘腹飽脹;痢疾;大頭瘟;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