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流豆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Shuǐ Liú Dòu
【別名】水流兵(《生草藥性備要》),水羅豆、水刀豆(《廣東中醫(yī)》5(12):556,1960)。
【來(lái)源】為豆科植物水流豆的種子。
【原形態(tài)】 水流豆,又名:野豆、水黃皮。 喬木,高8~15米,全部禿凈或于小枝上稍被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zhǎng)20~25厘米;小葉5~7枚,對(duì)生,近革質(zhì),卵形、闊橢圓形至矩圓形,長(zhǎng)5~10厘米,寬4~3厘米,先端漸尖或渾圓,基部鈍殘渾圓?偁罨ㄐ蛏谏喜咳~腋內(nèi),長(zhǎng)15~20厘米;花柄2~4個(gè)聚生,長(zhǎng)5~8毫米,中部有小苞片2;花多數(shù),白色或粉紅色;萼鐘形,長(zhǎng)約3毫米;花冠長(zhǎng)12~14毫米,旗瓣圓形,基部耳形,背面被絲毛,龍骨瓣內(nèi)彎,鈍;雄蕊10;子房近無(wú)柄,花柱內(nèi)彎,禿凈。莢果木質(zhì),禿凈,矩圓形,長(zhǎng)4~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有短喙;種子通常1顆,腎形;ㄆ6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邊潮汐能至之地。分布我國(guó)南部。
【藥理作用】水黃皮素具有微弱的抗結(jié)核桿菌作用。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性大寒,有微毒。
【功能主治】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燒灰亦可擦癬。 ②《廣州植物志》:種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癬、膿瘡及風(fēng)濕癥。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嶺南采藥錄》:能敗血,虛人勿用。不宜內(nèi)服。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