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胡滿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Shuǐ Hú Mǎn
【別名】蟚蜞蓋、虎狼草(《生草藥性備要》),臭苦蓢、臭矢茉莉(《嶺南采藥錄》),缸瓦冧(《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馬鞭草料植物苦郎樹的嫩枝葉。
【原形態(tài)】 苦郎樹,又名:許樹、苦籃盤、假茉莉、苦卡、雞公尾、九里苔、草朗。 直立灌木,高1~2米,枝被灰色柔毛。葉對(duì)生;具柄;卵形或倒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2.5~8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尖,全緣。禿凈;ㄐ蛞干,有花3~7朵;花序柄長(zhǎng)1~4厘米;苞片線形,長(zhǎng)不及1毫米;萼截頭形,長(zhǎng)4~5毫米,近禿凈或被灰色小柔毛,結(jié)果時(shí)略擴(kuò)大,包圍著核果的基部;花冠白色,管柔弱,長(zhǎng)2.5~3厘米,裂片矩圓形,長(zhǎng)約8毫米;雄蕊4,花絲紅紫色,伸出;雌蕊1,子房工位,花柱絲狀,伸出,柱頭2裂。核果倒卵形,長(zhǎng)約12毫米,寬約8毫米,海綿質(zhì)。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根(水胡滿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喜生于潮汐能至的地方。分布福建、臺(tái)灣、廣東等地。
【化學(xué)成份】葉的水溶性成分中含有極苦的成分,層析證明有6個(gè)成分呈生物堿反應(yīng)。未皂化部分中含有膽甾醇等甾體成分、高級(jí)脂族醇和脂族酮。
【性味】 苦,寒,有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有大毒。 ②《廣東中草藥》:苦,寒,氣臭,有小毒。
【功能主治】 去瘀,消腫,除濕,殺蟲。治跌打瘀腫,皮膚濕疹、瘡疥。 ①《生草藥性備要》:洗螆癩,熱毒。 ②《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傷,能消腫,去瘀生新。 ③《中國藥植志》:治瘧疾。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內(nèi)服。
【附方】 ①治跌打瘀腫,腰扭傷:水胡滿葉適量搗爛,加酒適量,煮后溫敷患處。(《廣東中草藥》) ②治外傷出血:水胡滿葉曬干為末,撒傷口。(《廣東中草藥》) ③治瘡疥癬癩,濕毒:水胡滿葉濃煎,浸洗患處。(《廣東中藥》Ⅱ)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