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花堇菜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Shuānɡ Huā Jǐn Cài
【英文名】all-grass of Twinflower Violet
【別名】谷穗補、短距堇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雙花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biflora 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雙花堇菜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莖細(xì)或稍粗,垂直或斜生,具結(jié)節(jié),有多數(shù)細(xì)根。地上莖較細(xì)弱,2或數(shù)條簇生,直立或斜生。 基生葉2-數(shù)枚,具長柄;葉片腎形、寬卵形或近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齒,寬1-4.5cm,長1-3cm;莖生葉具短柄,葉片較小;托葉與葉柄離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或疏生細(xì)齒;S色或淡黃色,在花末期有時變淡白色;花梗細(xì)弱,上部有2枚披針形小苞片;萼片5,基部附屬物極短;花瓣5,圓狀倒卵形;距短筒狀,長2-2.5mm。蒴果長圓狀卵形;、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4000m的高山及亞高山地帶草甸、灌叢或林緣、巖石縫隙間。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臺灣、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微酸;性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血。主跌打損傷;吐血;急性肺炎;肺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治跌打損傷、吐血。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