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石菖蒲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本草圖經(jīng)》

【拼音名】Shí Chānɡ Pú

【別名】昌本(《周禮》),菖蒲、昌陽(《本經(jīng)》),昌羊(《淮南子》),堯時薤、堯韭(《吳普本草》),木蠟、陽春雪、望見消(《仙傳外科集驗方》),九節(jié)菖蒲(《滇南本草》),水劍草(《綱目》),苦菖蒲(《生藥性備要》),粉菖(《中藥材手冊》),劍草(《貴州民間方藥集》),劍葉菖蒲(《四川中藥志》),山菖蒲、溪菖(《藥材學》),石蜈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野韭菜、水蜈蚣、香草(《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直徑5~8毫米,外皮黃褐色。葉根生;劍狀線形,長30~50厘米,寬2~6毫米,罕達1厘米,先端漸尖,暗綠色,有光澤,葉脈平行,無中脈;ㄇo高10~30厘米,扁三棱形;佛焰苞葉狀,長7~20厘米,寬2~4毫米;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側(cè)裸露而出,無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狹圓柱形,柔弱,長5~12厘米,直徑2~4毫米;花兩性,淡黃綠色,密生;花被6,倒卵形,先端鈍;雄蕊6,稍長于花被,花藥黃色,花絲扁線形;子房長橢圓形。漿果肉質(zhì),倒卵形,長寬均約2毫米;ㄆ6~7月。果期8月。
本植物的葉(菖蒲葉)、花(石菖蒲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澗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間。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主產(chǎn)四川、浙江、江蘇等地。

【性狀】干燥報莖略呈扁圓柱形,稍彎曲,有時分歧,一般長3~20厘米,直徑約0.5~1厘米。表面灰黃色、紅棕色或棕色,環(huán)節(jié)緊密,節(jié)間長約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數(shù)圓點狀突起的根痕,并有細皺紋,節(jié)間有時殘留葉基,纖維狀,偶有短小細根。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纖維性,類白色至淡棕色,可見環(huán)狀的內(nèi)皮層,維管束散在,中心部較顯著。氣芳香,味微辛。以條長、粗肥、斷面類白色、纖維性弱者佳。

【化學成份】根莖和葉中均含揮發(fā)油(0.11~0.42%),其主要成分是β-細辛醚63.2~81.2%,細辛醚8.8~13.7%,其次為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等。還含氨基酸、有機酸和糖類。

【炮制】
揀去雜質(zhì),洗凈,稍浸泡,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
辛,微溫,
①《本經(jīng)》:辛,溫。
②《另口錄》: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歸經(jīng)】
入口、肝、脾經(jīng)。
①《綱目》:手少陰、足厥陰。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①《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
②《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
③《藥性論》:治風濕頑痹,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下氣,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zhuǎn)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藏蟲。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窨,甚驗。
⑤王好古:治心積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疼痛。
⑦《綱目》: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備要》:補肝益心,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風痹驚癇。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癰。
⑩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熱病神昏,精神病。
⑾《廣西中草藥》: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胸腹脹悶或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鮮者3~8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
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秦艽、秦皮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②《日華子本草》:忌飴糖、羊肉。勿犯鐵器,令人吐逆。
③《醫(yī)學入門》:心勞、神耗者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

【附方】
①治癲癇:九節(jié)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為細末,不可犯鐵器,用黑豮豬心以竹刀批開,砂罐煮湯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錢。(《醫(yī)學正傳》)
②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節(jié)者),宣連、車前子、生地黃、苦參、地骨皮各一兩。上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飯下。忌羊肉、血、飴糖、桃、梅果物。(《普濟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竅:石菖蒲、生姜。共搗汁灌下。(《梅氏驗方新編》)
④治溫熱、濕溫、冬溫之邪,竄入心包,神昏譫語,或不語,舌苔焦黑,或笑或痙:連翹三錢(去心),犀角一錢,川貝母三錢(去心),鮮石菖蒲一錢。加牛黃至寶丹一顆,去蠟殼化沖。(《時病論》)
⑤治好忘: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開心散)
⑥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差暮劇,暮差朝發(fā),狂眩:菖蒲、遠志各二兩,茯苓、人參各三兩。上四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⑦治諸食積、氣積、血積、鼓脹之類:石菖蒲八兩(銼),斑貓四兩(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黃色,揀去斑貓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兩人牽掣去盡貓毒屑了,卻將菖蒲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白湯送下。(《奇效良方》)
⑧治風冷痹,身體俱痛:菖蒲(銼)、生地黃(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兩,烏頭(炮裂,去皮臍,銼)二兩,生商陸根(去土,切)四兩,生姜(切薄片)八兩。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漬一宿,暴干,復(fù)納酒中,以酒盡為度,暴干,搗篩為細散。每服,空心溫酒調(diào)一錢匕,日再服。(《圣濟總錄》菖蒲散)
⑨治耳聾: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搗,篩,分作七丸,綿裹,臥即塞,夜易之。(《補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⑩治耳聾耳鳴如風水聲: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二兩,豬腎(去筋膜,細切)一對,蔥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豬腎、蔥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濟總錄》菖蒲羹)
⑾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錢。磨水頓服。(《江西草藥》)
⑿治噤口惡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兩,川黃連、甘草、五谷蟲各三錢.為末,蜜湯調(diào)送少許。(《本草匯言》)
⒀治霍亂吐瀉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兩,白術(shù),甘草(炙)各半兩。上五味搗為粗末,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十數(shù)沸,傾出,放溫頓服。(《圣濟總錄》菖蒲飲)
⒁治赤白帶下:石菖蒲、破故紙,等分。炒為末,每服二錢,更以菖蒲浸酒調(diào)服,日一服。(《婦人良方》)
⒂治小便一日一夜數(shù)十行:-菖蒲、黃連,二物等分。治篩,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⒃治癰腫發(fā)背:生菖蒲搗貼,若瘡干,搗末,以水調(diào)涂之。(《經(jīng)驗方》)
⒄治跌打損傷:石菖蒲鮮根適量,甜酒糟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⒅治喉痹腫痛:菖蒲根搗汁,燒鐵秤錘淬酒一杯飲之。(《圣濟總錄》)
⒆治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點之。(《圣濟總錄》)
⒇治陰汗?jié)癜W:石菖蒲、蛇床子等分,為末。日搽二三次。(《濟急仙方》)

【備注】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變種植物細葉菖蒲(又名:錢菖蒲)的根莖,亦同等入藥,一般用鮮品,亦稱鮮菖蒲。
古代文獻稱菖蒲以一寸九節(jié)者良,故本品亦有九節(jié)菖蒲之名,但目前華北一帶用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作九節(jié)菖蒲。參見九節(jié)菖蒲條。

【摘錄】《*辭典》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