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絨毛粉背蕨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Rónɡ Máo Fěn Bèi Jué
【別名】小鳳尾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絨毛薄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Hook.)Hsing et S.K.Wu[Cheilanthes subvillosa Hook.;Aleuritopteris subvillosa(Hook.)Ching]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短,直立,密被深棕色、半透明、卵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6-15cm,深棕色,具光澤,基部疏生與根莖上相同的鱗片,腹面有秕糠狀毛;葉片紙質(zhì),背面無粉,狹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25cm,寬3-6cm,基部心形,尖端漸尖,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羽片7-9對,近對生,無柄,下部羽片較大,三角形或?qū)捖研,長3-4cm,寬1.5-2.5cm,羽狀或二回羽狀分裂;二回羽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下側(cè)1片最大,常為羽狀分裂,中部以上羽片狹卵形至卵形;沿羽軸及裂片主脈背面有黃棕色卷曲的節(jié)狀毛;葉脈羽狀,分離。孢子囊群生于葉邊的小脈先端,成熟后靠接;囊群蓋膜質(zhì),灰白色,連續(xù)或中斷,邊緣有波狀缺刻或全緣。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0-3900m的草地、山坡林下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泄瀉;痢疾;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