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麩楊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重慶草藥》
【拼音名】Qīnɡ Fū Yánɡ Gēn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青麩楊的樹根。9~10月采收。
【原形態(tài)】 青麩楊,又名:波氏鹽膚木,鐵倍樹。 落葉喬木,高5~8米。樹皮粗糙,灰色,有裂縫,小枝通常平滑無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具小葉7~9枚,每葉有極短而明顯的柄,小葉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斜楔形或圓形,全緣,背面沿葉脈處微有細毛或近于無毛;葉軸圓柱形,有時在上部的小葉片間有狹翅。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厘米,有微毛;花;萼片5,宿存;花瓣5,白色;雄蕊5,花藥黃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3裂。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直徑3~4毫米,血紅色,密被絨毛,內(nèi)含一粒種子;ㄆ5~6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喜生于向陽山坡、山谷的疏林或灌木草叢中。分布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四川、貴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味辛,性熱,無毒。
【功能主治】去風解毒。治小兒縮陰癥,九子爛癢。
【附方】 ①治小兒縮陰癥:青麩楊根一兩,去粗皮,煎水煮撈糟服。 ②治九子爛癢:青麩楊根二兩,一味藥二兩,何首烏二兩,肉連環(huán)二兩。燉殺口肉吃。(性味以下出《重慶草藥》)
【備注】本品在四川民間,與鹽膚木的根同等使用。參見鹽麩子根條。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