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菩提樹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藥用植物學(xué)》
【拼音名】Pú Tí Shù Huā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7月采收。
【原形態(tài)】 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樹、白椴。 落葉喬木,高達(dá)15米。芽及幼枝密被灰白色星狀毛。葉互生,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zhǎng)6~8厘米,長(zhǎng)度大于寬度,先端短尖或漸尖,基腳斜心形,邊緣有粗鋸齒,具小尖端,上面深綠色,近于平滑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毛,脈腋無簇毛;葉柄長(zhǎng)2~4厘米,有密氈毛。聚傘花序,花10~12朵;苞片生于葉腋,細(xì)長(zhǎng)匙形,背面密生星狀氈毛,從苞的中央,抽出花梗:萼片5,被有星狀氈毛;花瓣5,先端尖,黃褐色,較雄蕊為長(zhǎng);雄蕊多數(shù),多至60~75,退化雄蕊花瓣?duì);子房被有星狀氈毛。小?jiān)果球形,基部有五棱,表面具小突起,被有星狀氈毛;ㄆ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溝等陰濕處。分布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化學(xué)成份】含大量粘液和揮發(fā)油,油中主要含金合歡醇,又含一種有發(fā)汗作用的甙。
【功能主治】 ①《藥用植物學(xué)》:可作鎮(zhèn)靜藥、發(fā)汗藥、鎮(zhèn)痙劑。 ②《中國(guó)藥植圖鑒》:浸劑可發(fā)汗,鎮(zhèn)痙,解熱。
【用法用量】?jī)?nèi)服:研末或溫開水浸,0.5~1錢。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