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不企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Niǎo Bù Qǐ Yè
【英文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黃毛楤木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黃毛楤木;灌木,高1-5m。有稀少的刺和黃褐色絨毛。葉大,為二回羽狀復(fù)葉,葉軸和羽片軸基部有1對小葉,每羽片有小葉7-11片,革質(zhì);小葉無柄或有長約5mm的柄,葉片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8-15cm,寬4-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邊緣具細鋸具,上面被黃褐色絨毛,下面毛密;側(cè)脈6-8對;ㄓ啥鄶(shù)傘形花序組成的大型頂生圓信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色絨毛,分枝長15-40cm;傘形花序有花30-80cm,密被黃色絨毛,分枝長15-40cm;傘形花序有花30-50朵,直徑約3cm;花梗長3-4cm,被長絨毛;苞片披針形,小花梗長約10mm,均被長絨毛;花淡綠白色,直徑允3mm;花萼5齒裂,無毛;工化瓣5,三角狀卵形,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上部分離,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直徑約4mm,有5棱。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解毒。主頭目眩暈;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