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凌霄花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Línɡ Xiāo Huā

【別名】芰華(《吳普本草》),墮胎花(《植物名實圖考》),藤羅花(《開寶本事》)。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7~9月間采收,擇晴天搞下剛開放的花朵,曬干。

【原形態(tài)】
紫葳(《本經》),又名:武威、瞿陵、陵居腹、鬼目(《吳普本草》),陵苕(《別錄》),凌霄(《唐本草》),藤蘿草、追羅(《分類草藥性》),倒掛金鐘(《嶺南采藥錄》),上樹蜈蚣、碎骨風。
落葉木質藤本,具氣根。莖黃褐色,具棱狀網裂。單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7~9,頂端小葉較大,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對稱,邊緣有鋸齒,小葉柄著生處有淡黃褐色束毛;ǔ墒璐箜斏蹅銏A錐花序;花大,徑4~5厘米;花萼5裂,綠色,裂片披針形;花冠赤黃色,漏斗狀鐘形,先端5裂,裂片圓形,開展;雄蕊4,2長2短;雌蕊1,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盤。蒴果細長,豆莢狀,長達10厘米,具子房柄,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兩端具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邊、疏林下,或攀援于樹上、石壁上或為栽培。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干燥的花多皺縮卷曲或折疊,完整的花,長約6~7厘米;ㄝ喟底厣L2.5厘米左右,基部聯合成管,上部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長而蛻尖,萼筒表面具凸起的縱脈10條;花冠筒狀,棕黃色,上端5裂,裂片半圓形,表面具有棕紅色細脈紋,并散有棕色斑點,質薄。內面著生2長2短彎曲的雄蕊,頂端具個字形的花藥。雌蕊及花盤各1。微有香氣。味微苦而略酸。以朵大、完整、色棕黃、無花梗者為佳。

【性味】
酸,寒。
①《本經》:酸,微寒。
②《吳普本草》:神農、雷公、歧伯:辛。扁鵲:苦咸。黃帝:甘,無毒。
③《履巉巖本草》:味辛,有毒。
④《本草備要》:甘酸而寒。

【歸經】
入肝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經,行血分。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肝二經。
③《本草再新》:入腎經。

【功能主治】
涼血去瘀。治血滯經閉,癥瘕,血熱風癢,酒齄鼻。
①《本經》: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
②《藥性論》:主熱風,風癇,大小便不利,腸中結實,止產后崩血不定,淋瀝。
③《日華子本草》:治酒齄,熱毒風,刺風,婦人血膈,游風,崩中,帶下。
④《履巉巖本草》:降諸草毒。
⑤《醫(yī)林纂要》:緩肝風,瀉肝熱。治肝風巔頂痛。
⑥《天寶本草》:行血通經:治跌打損傷,痰火腳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為散。外用:研末調涂。

【注意】
氣血虛弱及孕婦忌服。
①《藥性論》:畏鹵咸。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本草經疏》:長于破血消瘀,凡婦人血氣虛者,一概勿施,治前斷不宜用。

【附方】
①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臍腹疞痛,一切血疾:紫葳二兩,當歸、茂(蓬莪術)各一兩。上為細末。空心冷酒調下二鎮(zhèn),如行十里許,更用熱酒調一服。(《雞峰普濟方》紫葳散)
②治女經不行:凌霄花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徐氏胎產方》)
③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廣利方》)
④治通身癢:凌霄花為末,酒調,卜錢。(《醫(yī)學正傳》)
⑤治皮膚濕癬: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桔礬,研末搽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肺有風熱,鼻生瘙皰:凌霄花半兩(取末),硫黃一兩(別研),膩粉一錢,胡桃四枚(去殼)。先將前三味和勻,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絹蘸藥頻頻揩之。(《楊氏家藏方》紫葳散)
⑦治酒齄鼻:㈠凌霄花、山梔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調下,日進二服。(《百一選方》)㈡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調涂。(《嶺南采藥錄》)
⑧治癇疾:凌霄花,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空心服。(《傳信適用方》)
⑨治大便后下血:凌霄花,浸酒飲服。(《浙江民間草藥》)
⑩治誤食草藥毒者:每用凌霄花同黑豆一處蒸熱,揀去花,只服豆三、五粒。(《履巉巖本草》)

【各家論述】
①《本草衍義補遺》:凌霄花,治血中痛之要藥也,且補陰捷甚,蓋有守而獨行,婦人方中多用何哉。
②《綱目》: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莖葉帶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產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③《本草經疏》:紫葳,入肝行血之峻藥,故主婦人產乳余疾,及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諸證;至于養(yǎng)胎,決非其性之所宜,用者慎之。
④《本草述》:紫葳之氣寒,其味咸先而勝,苦后而殺,知入血而散熱結無疑矣。第丹溪云補陰甚捷,在瀕湖又言入血分而去伏火,固非專于通行者也。如繆希雍以為行血峻藥,或亦據《本草》所謂治癥瘕,通血閉而云乎?詎知甄權云治熱風,《日華子》云治熱毒風,蓋化熱毒風,即血中所郁之熱,化而為毒風也。性雖主行,然必其能補陰而后能除熱毒風,是即行為補也。如疑其止能行血,試思此味何以復畏鹵咸?蓋多食咸則傷血,畏傷血者,必非峻于行血者也。丹溪言其有守而能獨行,又豈臆說歟。
⑤《本草崇原》:紫葳,近時用此為通經下胎之藥。仲景鱉甲煎丸,亦用紫葳以消癥瘕,必非安胎之品,《本經》養(yǎng)胎二字,當是墮胎之訛耳。
⑥《本經逢原》:凌霄花,癥瘕血閉,血氣刺痛,癘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
⑦《本草求真》:凡人火伏血中,而見陽結血閉,風癢、崩帶、癥瘕,一切由于血瘀血熱而成者,所當用此(凌霄花)調治,蓋此專主瀉熱,熱去而血自活也。是以肺癰之藥,多有用此為君。妊娠用此克安者,以其內有瘀積,瘀去而胎即安之意也。所云孕婦忌服者,恐其瘀血既無,妄用恐生他故也。此為女科必用之藥,但當相癥施治耳。
⑧《本草正義》:凌霄之花,吳普謂神農、雷公、岐伯皆作辛,扁鵲苦咸,能消清血分之熱,故可以活血行滯,而亦可治帶下崩中!侗窘洝穼V鲖D人產乳余疾,正以初產乳子之時,陰血已虛,孤陽偏旺,最宜此酸咸微寒,直入血分,借以固護既耗之元陰,而收攝浮游之陽焰?梢姽湃酥萎a后,皆以助陰抑陽為主,正與晚近庸俗之見,產后妄用溫補,耗爍陰液者,兩得其反。又治崩中,則專以亢陽妄行,不能自攝之崩中而言,非謂可以統(tǒng)治血虛不守之崩陷。癥瘕血閉,蓋亦為血熱太甚,灼爍成瘀者言之,亦非陰寒凝結之癥瘕閉塞可知。又曰寒熱羸瘦,則又血虛內熱,形消臛瘠者耳。

【摘錄】《*辭典》
(醫(y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yè)互聯網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 - 企業(yè)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y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