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含羞草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云南中草藥》
【拼音名】Hán Xiū Cǎo Gēn
【來源】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根。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化學(xué)成份】從干燥的根中可提得生物堿、內(nèi)酯性物質(zhì)和黃酮甙。
【藥理作用】 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灌服根煎劑有明顯止咳作用(氨水噴霧法),但祛痰作用不顯著(酚紅法)。 ②對平滑肌的作用 豚鼠離體支氣管肺灌流試驗(yàn)證明根煎劑并無舒張作用,對離體兔回腸則有明顯的抗乙酰膽堿作用,抽提物1號(生物堿)作用也很顯著,抽提物3號(黃酮甙)及4號(內(nèi)酯性物質(zhì))抗乙酰膽堿作用均較弱。 ③抗菌作用 根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卡他雙球菌有較強(qiáng)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亦有作用,但對肺炎雙球菌、甲型和乙型鏈球菌及流感桿菌作用微弱�?偵飰A和根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鼻病毒17型有抑制,對腺病毒7型不敏感(人胚腎原代單層細(xì)胞培養(yǎng)法)。
【性味】《云南中草藥》:澀微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利濕通絡(luò),和胃,消積。治慢性支氣管炎,風(fēng)濕疼痛,慢性胃炎,小兒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
【附方】 ①治風(fēng)濕痛:含羞草根五錢,泡酒服。(《云南中草藥》) ②治經(jīng)閉,慢性胃炎,小兒消化不良,頭痛失眠,眼花:含羞草根三至五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氣管炎:每日用含羞草鮮根2兩(10兩制),加水6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2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觀察30例,一療程近期控制11例,顯效11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4例;--個療程近期控制18例,顯效10例,好轉(zhuǎn)1例,患感冒者1例;三個療程近期控制24例,顯效3例,患感冒者3例。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