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毛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Hónɡ Máo Cǎo
【別名】地韭菜(《天寶本草》),天芒針(《福州草藥》),地藍花、鴨舌頭(《四川中藥志》),地潭花、山海帶(《重慶草藥》)。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葉的全草。夏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為多年生草本。須根發(fā)達。莖叢生,橫臥,肉質(zhì),節(jié)處生不定根,節(jié)部明顯,節(jié)間微帶紫色,分枝多。葉互生,略肉質(zhì);線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厘米左右,上面深綠色,下面兩側(cè)有時具紫色斑點,全緣,邊緣紫紅色;具葉鞘,抱莖節(jié),鮮紫紅色,邊緣有剛毛。為總狀形聚傘花序,生于枝頂或頂端葉腋,花直徑1.2厘米;花萼3,長卵形,先端略尖,綠色;花瓣3,倒卵圓形,較萼片長1/3,藍紫色;雄蕊6,其中2枚發(fā)育,花藥黑色,1枚僅有花絲,3枚退化,其花絲略短,頂部成扁平的小蝶形花藥,黃色,所有花絲均有藍紫色長毛;子房3室,每室2個胚珠。果實每室有種子2粒;ㄆ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潮濕的溝邊及荒地。分布福建、廣東、四川等地。
【性味】 ①《天寶本草》:性溫。 ②《四川中藥志》:味甘淡,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清肺熱,消腫毒。治肺熱咳嗽吐血,乳癰,腫毒。 ①《天寶本草》:化痰清火,止血。能清三焦火,去瘀生新。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止咳。治吐血。 ③《四川中藥志》:清肺熱,行血,消腫毒。治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錢。外用:搗敷。
【附方】治乳癰紅腫:紅毛草、野菊花葉、水莧菜、芙蓉葉、馬蹄草。共搗絨包敷患處。(《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