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荷青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Hé Qīnɡ Huā
【別名】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拐棗七、大葉老鼠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荷青花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莖葉含有黃色液汁。莖直立,上部稍分枝,有散生的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基生葉有長柄,小葉5~7,有短柄,廣卵形至菱狀卵形,長2.5~10厘米,寬1.2~4厘米,先端尖銳,基部楔形,邊緣有缺刻及不整齊的鋸齒;莖生葉具小葉3~5。花1~2朵腋生成稀疏的聚傘花序,花梗長4~8厘米;花兩性,萼片2,綠色,狹卵形,長1.5~1.7厘米,早落;花瓣4,黃色,圓卵形,長2.5厘米;雄蕊多數(shù);雌蕊由2心皮合成,花柱短,柱頭2裂。果為蒴果,線形,長3~5厘米,寬約3毫米,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林下陰濕處。分布四川、湖南、湖北、陜西、山西、安徽、浙江、遼寧、吉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含生物堿0.1%,地上部分含生物堿0.06%。生物堿為:隱品堿、別隱品堿、原阿片堿、黃連堿、小檗堿、血根堿、白屈菜紅堿、白屈菜玉紅堿、白鳳菜黃堿、白屈菜堿、人血草堿、四氫小檗堿。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陜西中草藥》:祛風(fēng)濕,舒筋活絡(luò),散瘀消腫,止痛止血。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勞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泡灑。
【附方】治勞傷四肢乏力,面黃肌瘦:荷青花三至四錢,加紅糖、黃酒蒸熟。每日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