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隔山消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出自于《本草綱目》

【拼音名】Gé Shān Xiāo

【英文名】Root of Wilford Swallowwort

【別名】隔山撬、隔山牛皮消、白首烏、白何首烏、山瓜蔞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隔山消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草質藤本。肉質根近紡錘形,長約10cm,徑約2cm,灰褐色。莖被單列毛。葉對生;葉片薄紙質,卵形,長5-6cm,寬2-4cm,先端短漸尖,基部耳狀心形,兩面被微柔毛;基脈3-4條,放射狀,側脈4對。近傘房狀聚傘兵花序半球形,有花15-20朵,花序梗被單列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淡黃色,輻狀,裂片長圓形,外面無毛,內面被長柔毛;副花冠裂片近四方形,比合蕊柱短,先端截形,基部緊狹;花粉塊每室1個,長圓形,下垂,花柱細長柱狀略突起。蓇葖果單生,披針形,長達12cm,直徑約1cm。種子卵形,頂端具長約2cm的白色絹質種毛;ㄆ5-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每拔800-1300m的山坡、山谷或灌木叢中、路邊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或紡錘形,長10-20cm,直徑1-4cm,微彎曲,表面白色或黃白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破裂處顯黃白色木部。質堅硬,折斷面不平坦,灰白色,微帶粉狀。氣微,味苦甜。

【化學成份】根中分離得到隔山消甙(wilfoside)C3N、C1N、C2N、C3G、C1G、C2G[1]、D1N、K1N、M1N、F1N、W1N、G1G[2]。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沙。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飲片性狀:為類圓形薄片,邊緣內卷。表面白色或黃白色,顯粉性,有放射狀略突起的盤脈紋。周邊黃褐色或淺黃色。質脆。無臭,味先微苦后略甜。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溫;

【歸經】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解毒。主肝腎兩虛;頭昏眼花;失眠健忘;須發(fā)早白;陽痿;遺精;腰膝酸攀登;脾虛不運;脘腹脹滿;仞欲不振;泄瀉;產后乳少;魚口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附方】①治痢疾:耳葉牛皮消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②治食積飽脹:隔山消一錢。打成粉子,用開水吞服,每天一次。(貴州《常用民間草藥 手冊》) ③治胃氣痛,年入未愈:隔山消二錢,萬年蕎一錢。打成細粉,每天三次,每次用開水吞 一錢。(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④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兩,雞屎藤五錢。燉豬肉服。(《貴陽民間藥草》) ⑤治氣膈噎食,轉食:隔山消二兩,雞肫皮一兩,牛膽南星、朱砂各一兩,急性子二錢。 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錢,淡姜湯下。(《孫天仁集效方》) ⑥治小兒痞塊:隔山撬一兩。煎水加白糖當茶喝,每日三、五次(《陜西中草藥》) ⑦治小兒疳疾,隔食,并能開胃健脾:隔山消、苦蕎頭、雞屎藤、馬蹄草、魚鰍串、側耳 根。研末,加石柑子葉、雞內金,蒸雞子服。(《四川中藥志》) ⑧治食瘧:隔山消(細末)五分,地牯牛三個(去頭、腳,焙焦,研末)。混合,用米汁送下 。(《貴陽民間藥草》) ⑨催乳:隔山撬一兩。燉肉吃。(《陜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綱目》:主腹脹積滯。
2.《草木便方》:醋磨涂癬。
3.《分類草藥性》:消食積,下乳,補虛弱。
4.《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治瘡毒、魚口。
5.《陜西中草藥》:滋陰養(yǎng)血,健脾順氣,鎮(zhèn)靜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脹,虛勞,腎虛 腰痛,陽萎,小兒痞塊,白帶,乳汁不足。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水腫,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7.《江西草藥》:清熱解毒,順氣止痢。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社 - 產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