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刺通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Cì Tōnɡ Cǎo
【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
【別名】黨楠、裂葉木通、棁木、擋凹、天羅傘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evesia palmata (Roxb. ) vis.[Gasto- nia palmata Roxb.]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3-8m,胸徑約15cm或更粗。樹皮淡黃灰色,有刺或無刺;枝淡黃棕色,幼時密被棕色絨毛,疏生短刺。單葉互生,葉柄長60-90cm,通常疏生短刺,密被棕色絨毛或無毛或僅基部被毛,具條紋;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成二裂的鞘狀;葉大,革質,直徑60-90cm,掌狀5-9深裂;裂片披針形,常又有小裂片;先端漸尖至長漸尖或印尖,邊緣有粗鋸齒;兩面或僅在下面散生棕黃色星狀鱗片毛;側脈在兩面隆起。傘形花序大,直徑約4.5cm,聚生成長達50cm的大型圓錐花序;總花梗長5-10cm,花梗長1.5-3cm,無關節(jié);苞片長圓形,長約法三章2.5cm;萼有銹色絨毛,邊緣有10個胩不明顯的齒;花瓣6-10,長圓形,先端鉤曲,常合生成一帽狀體,外面被銹色絨毛,長5-6mm,花淡黃綠色;雄蕊6-10,花絲長約6mm;子房下位,6長mm,花淡黃綠以;雄蕊6-10,花絲長約6mm;子房下位,6-10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有6-10條淺棱。果卵球形,直徑1-1.8cm,有不明顯的棱;花柱宿存,內具種子7-12顆;ㄆ10月,果期翌年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完整葉片直徑可害90cm,掌狀深裂裂片5-9,披針形,先端長國尖,邊緣有大鋸齒,兩面或僅在下面散生黃色星狀毛;葉柄長可達90cm,常疏生短刺。葉片革質。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主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腰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葉:主治跌打損傷。髓心: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