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石榴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Bái Shí Liu Huā
【來(lái)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kāi)時(shí),摘下曬干。
【原形態(tài)】 ①白石榴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滑無(wú)毛。葉對(duì)生或簇生于短枝,具短葉柄;葉片矩圓形、倒卵形至長(zhǎng)圓形,長(zhǎng)2~3厘米,寬約1.5厘米,先端鈍,無(wú)毛,有光澤。花白色,徑約3厘米。漿果近球形,徑約10厘米,褐黃色至紅色,內(nèi)具薄隔膜。種子多數(shù),包藏于紅色或淡紅色的果囊內(nèi)�;ㄆ�5~6月。 ②重瓣白石榴 本種除花瓣重瓣外,其余形態(tài)與白石榴同。
【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
【性狀】干燥的花瓣多皺縮,呈黃色或棕黃色。揀取完整者,以溫水浸泡后鋪平觀察,全體呈卵形,頂端鈍圓,基部略窄,邊緣常有破缺。自花瓣基部發(fā)出較粗大的主脈,側(cè)脈細(xì)小。網(wǎng)狀,均呈棕色。質(zhì)柔軟,薄而微透明。以色澤黃白、氣味微香者為佳。
【炮制】揀凈雜質(zhì),生用或炒黑用。
【性味】 酸甘,平。 ①《四川中藥志》:性溫,味酸甘微澀,無(wú)毒。 ②《福建中草藥》: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止血,澀腸。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久痢。 ①《四川中藥志》:散郁結(jié)。治肺勞吐血及衄血。 ②《福建中草藥》:固腸止血。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3錢(鮮者0.5~1兩)。外用:研末吹鼻。
【附方】 ①治咳血、吐血、便血:白石榴花十五至二十朵,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久�。喊资窕ㄈ廖邋X。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