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象金,與大腸合為腑。其經(jīng)手太陰,與手陽明為表里。其脈浮。其相,季夏六月;其王,秋三月;廢,冬三月;囚,春三月;死,夏三月。其王日,庚辛;王時(shí),晡時(shí)、日入。其困日,甲乙;困時(shí),平旦、日出;其死日,丙;死時(shí),禺中、日中。其神魄。其主聲。其養(yǎng)皮毛。其候鼻。其聲哭。其色白。其臭腥。
其液涕。其味辛。其宜咸。其惡苦。肺俞在背第三椎,募在中府。大腸俞在背第十六椎,募在天樞。
右新撰。
肺者西方金,萬物之所終。宿葉落柯,萋萋枝條,其杌然獨(dú)在。其脈為微浮毛,衛(wèi)氣遲。榮氣數(shù),則在上,遲則在下,故名曰毛。陽當(dāng)陷而不陷,陰當(dāng)升而不升,為邪所中。陽中邪則卷,陰中邪則緊,卷則惡寒,緊則為栗,寒栗相薄,故名曰瘧。弱則發(fā)熱,浮乃來出。旦中旦發(fā),暮中暮發(fā)。臟有遠(yuǎn)近,脈有遲疾,周有度數(shù),行有漏刻。遲在上,傷毛采。數(shù)在下,傷下焦。
中焦有惡則見,有善則匿。陽氣下陷,陰氣則溫,陽反在下,陰反在巔,故名曰長而且留。
右四時(shí)經(jīng)。
黃帝問曰:秋脈如浮,何如而?歧伯對曰:秋脈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而浮,其氣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黃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jiān),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黃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何如?
歧伯曰:太過,則令人氣逆而背痛溫溫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日肺病。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fēng)吹毛,曰肺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赤白不澤,毛折乃死。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肺藏氣,氣舍魄。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秋金肺王,其脈浮澀而短,曰平。脈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肺,火之克金,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沉濡而滑者,腎之乘肺,子之扶母,為實(shí)邪,雖病自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肺,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弦細(xì)而長者,是肝之乘肺,木之陵金,為微邪,雖病即差。
肺脈來,泛泛,輕如微風(fēng)吹鳥背上毛,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jīng);四至脫精;五至死;六至,命盡。手太陰脈也。
醫(yī)藥網(wǎng)m.bncrbw.cn整理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墮,咳唾血,引腰背胸,苦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fēng),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腰內(nèi)。小甚為飧泄;微小為消癉;鯙橄①S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瘺,在頸支掖之間,下不勝其上,其能喜酸。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皮毛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jié)傷,皮節(jié)傷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氣先死。丙篤丁死,火勝金也。
肺死臟,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右《素問》、《針經(jīng)》、張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