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 chinensis Roem. 的鱗莖。(英) Chinese Narcissus Bulb
別名:金盞銀臺。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扁平直立,質(zhì)厚,長30~45cm,寬1~1.8cm,先端鈍,全緣,上面粉綠色。花莖扁平,約與葉等到長;花4~8朵,排列成傘形花序,花香,直徑2。5~3cm,花被高腳碟形,裂片倒卵形,擴(kuò)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淺杯狀,淡黃色;雄蕊6;子房下位。蒴果胞背開裂,由綠色轉(zhuǎn)至棕色;ㄆ诙荆诖文4~5月。
多栽培于花圃、家庭中。主產(chǎn)廣東、福建。
采制:春、秋采挖較佳。將鱗莖挖起后,截去苗莖、須根,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
醫(yī)藥網(wǎng)m.bncrbw.cn整理
性狀:鱗莖呈圓形,或微呈錐形,直徑4~5cm。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zhì)外皮,扯開后,內(nèi)心為多數(shù)相互包裹的白色瓣片(鱗片)。質(zhì)地輕。
化學(xué)成分:含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石蒜堿(lycor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e)、漳州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
性味:性寒,味甘、苦;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用于癰腫瘡毒、蟲咬、乳癰、魚骨鯁喉。
附注:水仙的花亦供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