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別錄》
【拼音名】Línɡ
【別名】蕨攗(《爾雅》),水栗(《風(fēng)俗通》),芰(《爾雅》郭璞注),芰實(shí)(《別錄》),菱角(《周禮義疏》),水菱(《品匯精要》),蔆、沙角(《綱目》)。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8~9月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葉綠素,生自莖節(jié),羽狀細(xì)裂。莖細(xì)長,因水之深淺不同而長短不等。葉集生莖頂,成蓮座狀,菱狀三角形,長2.5~4厘米,寬2~4.5厘米,邊緣上半部有粗鋸齒,近基部全緣,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幼時(shí)有細(xì)毛,后漸脫落,沿脈有毛;葉柄長2.5~5厘米,有毛或無毛,近頂處有膨大海綿狀的氣室;▋尚裕瑔紊~腋;萼管短,有毛,裂片引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鉆狀,柱頭頭狀,花盤雞冠狀。果實(shí)為稍扁的倒三角形,兩端有刺,兩刺間距離3~4厘米,腹背的萼裂片脫落。種子一顆。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池塘河沼中。各地多有種植。
【化學(xué)成份】果肉略有抗腹水肝癌AH-13的作用。另含豐富的淀粉葡萄糖、蛋白質(zhì)。
【藥理作用】在以艾氏腹水癌作體內(nèi)抗癌的篩選試驗(yàn)中,發(fā)現(xiàn)種子的醇浸水液有抗癌作用。
【性味】 甘,涼。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孟詵:生食性冷。 ③《滇南本草圖說》:甘淡,性平,微苦澀。 ④《隨息居飲食譜》:鮮者甘涼,熟者甘平。
【歸經(jīng)】《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能主治】 生食: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熟食:益氣,健脾。 ①《別錄》:主安中補(bǔ)臟。 ②《滇南本草》: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風(fēng)濕入竅之癥。 ③《滇南本草圖說》:醒脾,解酒,緩中。 ④《綱目》:解暑(及)傷寒積熱,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生食或煮熟。
【注意】《本經(jīng)逢原》:患瘧、痢人勿食。
【備注】尚有一種烏菱(《綱目》),果實(shí)具兩角,平展,先端向下彎曲,兩角間直徑4~6厘米。長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摘錄】《*辭典》
|
|
|
|
|
|
|